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南沙报道
随着中国新能源车火出海外,加快电车充电速度成为各家动力电池企业突破的方向。
“充电像加油一样快。”这是广汽集团旗下孵化的动力电池公司广州巨湾技研有限公司(下称“巨湾技研”)的标语。在巨湾技研的展示区域,记者也见证了一次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充电。
在电动汽车插入充电接口后,屏幕上的充电进度条迅速前进,从52%到80%仅用了不到3分钟。“通过自研的巨湾7Min极速电池,0-80%充电仅需7.5分钟。以它的最快速度来算,充电速度可以达到市面上普通快充电池的6倍。”巨湾技研品牌公关部部长黄宏琬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是朝着提高能量密度和加快充电速度方向发展。巨湾技研凭借“硬核”技术,在成立的3年里,不仅实现了一期项目年底投产,还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巨湾技研如何打造新能源汽车的“强心脏”?未来又将如何凭借国际领先的极速充电技术抢占市场?11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集中采访团来到位于广州南沙的巨湾技研进行实地调研。
(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是朝着加快充电速度方向发展 拍摄/胡慧茵)
依托“超充之都”实现发展
在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的趋势下,各国积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加速汽车电动化成为关键。
“新能源汽车全面替代燃油车的时候,动力电池的角色就相当于传统燃油车上油箱的角色。”巨湾技研总裁裴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形容动力电池的作用,但同时他认为,要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便利性还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补能速度,二是使动力电池重量更轻、体积更小。
而在加快充电速度方面,巨湾技研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今年6月,巨湾技研发布了全新自主研发的巨湾凤凰电池。据悉,巨湾凤凰电池主打“极速充电”,在300-1000伏不同电压平台上均可实现最高8C充电,0-80%充电仅需6分钟。4个月后,10月30日,巨湾技研广州南沙总部基地建成投产,成为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同时,它也成为了国内目前唯一量产的极速充电电池企业。
(通过极速充电,从0-80%充电仅需6分钟 拍摄/胡慧茵)
巨湾技研成功实现技术跨越,与国内超充建设提速不无关系。目前,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城市已经纷纷提出建设“超充之城”“超充之都”的目标。据《广州市加快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显示,到2024年,广州要基本建成“一快一慢、有序充电”的充换电服务体系和“超充之都”,全市充换电设施服务能力约为400万千瓦,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换电站约200座;2022-2024年,全市新增充换电服务能力约120万千瓦,新增超级快充站约1000座、新增换电站约120座、新增“统建统管”小功率慢充小区约700个。同期,巨湾技研联合广汽埃安等企业共同发起了把广州打造成全球首个“超充之都”计划,2025年之前预计建成1000座XFC超充站,实现1.5KM半径覆盖,着力构建广州市3分钟出行充电圈。
黄宏琬表示,生长在大湾区的土壤,巨湾技研的产品和技术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需求。另外,广州建设“超充之都”将吸引更多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充电设施建设企业聚集,有助于巨湾技研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超充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消费者层面,很多人对超充电池还并不熟悉,市场推广也面临着一定难度。
黄宏琬表示,“很多人对于超快充电池的寿命以及安全性还存在担忧,这也是我们花这么多时间去进行产品开发和量产落地的原因。我们需要使其通过国家检测标准才可以推向市场。”
就巨湾技研而言,目前已经通过数次验证解决了很多技术上的难题。
巨湾技研广州工厂总经理柴成斌向记者表示,消费者之所以觉得快充损伤电池,是因为在快充的时候有锂离子来不及嵌入负极,造成了析锂,从活的锂离子,变成了死的锂离子,无法继续参与以后的充放电循环,所以电池的容量下降了,“在研发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解决原来电池在快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析锂问题,目前在超快充条件下做循环测试,循环次数也能达到2000次以上。两千次的概念,可以解释为大家平时如果一周充一两次电,10年也就约1000次。”
黄宏琬认为,随着电池量产和商业化推广,XFC极速充电技术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对于超充的应用场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副主任、中国充电联盟主任刘锴曾向媒体表示,“一是城市老旧小区周边,这样的小区不具备停车位改造条件,在其周边合适的地点集中建设超充站可以解决这部分用户的充电需求;二是高速路及沿线,这样的场景下对充电的效率要求非常高,超充的布局可以有效缓解高速充电排队的情况;三是对时间成本高度敏感的出租、物流等运营性车辆,超充也是刚性需求。”
而在国际市场,XFC极速充电也将成为产业竞争的新焦点。当前,美、欧发达国家正积极推动极速充电技术的发展。美国能源局还设定了2023年把电动汽车充电时间缩短到15分钟以内的近期目标。
“我们留意到欧洲出台了电池的相关法律,我们对此也在关注和做出相应的准备。”谈到未来可能的出海计划,黄宏琬表示现阶段仍在配合车企,按照车企的出海的需求进行一些开发和调整。
有专家认为,未来超充技术的提升与推广需要整车厂、动力电池厂、电网等多方整体协调联动。同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慢充桩、快充桩、超充桩数量如何合理搭配使其利用率最大化值得企业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