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玮 汕尾报道
【编者按】中国是海洋大国。广东是海洋大省,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以及分布在广阔海域上的1963个岛屿。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向海图强看广东”深调研系列报道,以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南沙为起点,沿着海岸线分别向西、向东出发,深入走访广东14座沿海城市,解开“海上新广东”逐梦深蓝的发展密码。
“我们2019年成立、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是广东唯一一家研发、生产海缆的企业。”近日,在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内,南海海缆有限公司(简称“南海海缆”)常务副总经理周远清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作为华南地区首家海缆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投产3年以来,南海海缆在广东市场占有率已达约50%,填补了广东海上风电产业链关键环节。
作为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南海海缆的入驻瞄准的是广东近年加速拓展的海上风电市场。但在广东全长4114千米的大陆海岸线上,为什么是汕尾?
“这里为我们配套建设了海工专用码头,目前应该也是广东唯一正式投运的海缆专用码头。”周远清直言。据悉,目前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共配套建设2个码头、3个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45.5万吨,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
码头、海缆、风电机组。几样要素的叠加逐步为来访者勾勒出汕尾海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轮廓。2022年,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已实现产值132亿元,约占汕尾全市工业产值的10%。
从整体规划上看,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也成为汕尾打开海洋新空间的关键产业路径。2023年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核心、海上风电为支撑、海洋牧场为特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南海海缆的码头,郑玮/摄
连接海陆的“海缆两万里”
“南海海缆主要负责海洋板块业务,产品可服务、应用于海岛能源互联、海洋油气工程、海上风力发电等多种海洋产业。”周远清表示,南海海缆专业从事500kV及以下交流电力电缆及海底光电复合缆、±525kV及以下直流电力电缆及海底光电复合缆、动态海缆、脐带缆等特种海缆技术的研发、设计、生产,其中多项技术研发填补了国内海上风电产业链“断点”。
比如,2022年南海海缆成功研发的“35kV环保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系统”,就填补了国内海上风电场采用环保型无铅套海底光电复合缆的空白,为中国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提供了更为经济的海底光电复合缆系统应用方案。目前,南海海缆生产的207km 35kV环保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已交付中广核甲子海上风电场使用,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助力中国最大平价90MW海上风电场投运。
据悉,目前南海海缆已累计获得与主导产品有关的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正在申请的知识产权数量超过30项。得益于在高端海缆研发、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周远清表示,南海海缆2023年全年销售额预计可达20亿元。
作为华南地区首家海缆研发与生产制造企业,谈及选择广东、选择汕尾的原因时,周远清直言,企业看中的是广东近年加速拓展的海上风电市场,而汕尾在海工专用码头等基础设施配套上的支持,是影响南海海缆最终落地的关键因素。
“我们建厂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配套使用的海工专用码头,当时(考察过)其他城市的码头都不太符合我们的要求,只有汕尾基地这边的码头是海工专用码头,符合我们建厂的条件,所以最终把企业落在了这里。”周远清说。
陆丰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成员张春鹏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为衔接海洋产业发展,目前陆丰正加快推进海工基地码头、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扩建工程配套码头、三甲地区深港码头等规划建设,以进一步完善港航交通网络,畅通海洋产业发展大动脉。
其中,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共配套建设2个码头、3个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145.5万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兼顾原材料及重大件设备进出港、海上风电运维等功能。目前,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一期专用码头已正式投运。
“未来我们也计划在深耕华南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东南亚等国家拓展出口市场。预计明后两年产品出口比例会逐渐增加,计划在2025年后,推动公司整体产品出口与内销比例达到5:5。”周远清说。
南海海缆生产的海缆成品,郑玮/摄
打造千亿级海工装备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海上风电产业“补链”企业,在南海海缆落户的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内,也逐步集聚了一批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为汕尾形成千亿级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打造出初步的“产业底座”。
据张春鹏介绍,目前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一期已入驻明阳智能、南海海缆、天能重工等8家海上风电企业,均已实现投产,2023年1-9月产值达到81.16亿元。目前海工基地二期引进的中电建核电陆丰能源装备智造基地项目也已入场开工,到2023年年底计划完成共2亿元投资。同期,陆丰还在积极推动海工基地三期1500亩征地工作。
其中,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汕尾明阳”)主要从事大型海上风机整机、叶片的研发、生产制造,2020年5月投产至今已累计实现产值超200亿元。
“目前汕尾基地年产能达到300台/套,今年1-9月产值实现59.7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汕尾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张海辉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据介绍,仅2023年,汕尾明阳已诞生了三个“全球第一”:一是发布了全球最大的18兆瓦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二是下线了全球最大的16兆瓦的漂浮式的海上风力发电的主机;三是下线了全球单支叶片最长的128米的叶片。
在海洋新能源产业链下游,汕尾陆丰也已初步构建“风光水火核储”电力能源产业体系,目前已并网发电和在建发电的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约850万千瓦。其中,汕尾后湖、甲子一、二海上风电场共140万千瓦、中广核内洋渔光互补光伏发电一二期均已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汕尾明阳副总经理高昌启表示,目前母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也正快速落实漂浮式项目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的建设投产,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200亿元,将与汕尾(陆丰)海洋工程基地协同加速推进“强链行动”,进一步实现和海上风电、海洋能源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随着“海上新广东”图景在全省各地加速铺开,海工装备制造、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也成为汕尾打开海洋新空间的关键产业路径。2023年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已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核心、海上风电为支撑、海洋牧场为特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
汕尾明阳工厂,郑玮/摄
策划:洪晓文
记者:郑玮
设计:林军明 陈珊
新媒体:谭婷、倪新平、吴桂兴、洪丹华、曹钰、陈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