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重庆报道
2023年下半年,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在逆境中重获生机。问界M5系列累计交付超12万辆、问界新M7系列上市50天累计大定达8.6万,尤其是爆款M7,被外界视为华为智选车的“Mate时刻”。
当年,华为Mate 7手机在高端市场一战成名站稳脚跟,如今智选车M7如何进一步保持增势也成为关注焦点,眼下面临的关键挑战便是提升产能、保障交付。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赛力斯工厂了解到,9月初问界新M7发布的时候,工厂接订单后当月就生产了5000台左右,10月份时数据已经翻倍破万。赛力斯工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接下来月产能的目标是2-3万,希望翻倍增长,目前产量是有保证的。”
(图源:倪雨晴摄)
M7“垂直上量”
目前,赛力斯在重庆布局了三座汽车智慧工厂,分别是生产问界M5的两江工厂、生产M7的凤凰工厂、生产M9的两江新工厂。
其中,两江工厂在2019年投入量产。工厂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目前问界M5工厂的产能是每小时30台,按照10小时工作制就是300台,双班就是600台。
问界新M7的生产则是在凤凰智慧工厂,总投资40亿元,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问界新M7第二个月就交付破万,“新车型第二个月交付过万很少见,传统企业一般需要2-3个月,供应链体系才会拉通,我们一个月就做到了。”上述负责人谈道。
而这也得益于前期的准备,为了解决产能的问题,前两三个月赛力斯就已经和供应商签了一系列的合作提前布局。据了解,问界新M7发布之后,内部“铁三角”——供应链的团队、产品团队、质量团队,直接驻厂到供应链企业中,以往行业里称“爬坡上量”,赛力斯内部新命名为“垂直上量”。
眼下,问界的团队们正在加速提升产能。“我们和华为一起,不管是供应链还是前端、后端的生产以及工人的各种轮班,首先聚焦在高质量的交付,产能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单独看工厂生产线的能力。”赛力斯相关负责人说道,“同时,一些核心的供应商已经在赛力斯工厂附近建厂,我们也会派团队进驻办公合作。”
今年以来,华为余承东多次现身赛力斯智慧工厂,在10月13日,余承东再度走访工厂,亲自监督车辆生产速度与质量。据介绍,为了新M7快速高质量交付,华为和赛力斯在整条供应链新增投入超过10亿元。赛力斯工厂负责人对记者表示,10亿元的投入主要包括生产的节拍、流程、效果的提升。
盈利挑战
一直以来,华为强调自己不造车,而是帮助中国品牌车企造好车,以零部件、HI、智选车三种模式切入汽车赛道。余承东曾多次表示,华为在问界上开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是做生态品牌。
问界就是首个智选车品牌,下周华为和奇瑞的智选新车智界也将发布。此前谈及问界M7销量预期时,余承东曾表示:“希望它能承担起今年三成以上的销量任务。”如今,问界新M7已经成为华为汽车业务“起死回生”的关键一役。
回顾双方的合作,上述工厂负责人表示,在2020年,赛力斯和华为已经开始了合作,随后又在智能化、数字化应用、质量自动化控制等方面迭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导入了AI视觉技术,在硬件部分也加入了自动化控制。
“产线巨大的变化,有一些用眼睛很难看到。比如说5G、AI、信息化的加持,流程体系上互相的催化。投产初期,我们一起研讨管理的思路,取长补短,有一些在传统的汽车行业里的人来看,有点‘过’了的方法,现在看起来很好。”上述工厂负责人说道。
他举例道,每台车需要测试,传统汽车下线后跑两三公里后经过基础的一些惯例检测就完成了,但是在赛力斯产线上需要做400多项测试,各种数据形成汽车的“心电图”后,可以在云端直接“问诊”,通过更智能的方式来更精准检测问题,但是成本比较高。这样的改变其实就是把华为生产手机的基线测试复用到了汽车上。
在问界新M7不断上量的同时,外界也关注盈利问题。余承东曾表示,希望华为汽车业务板块到2025年可以盈利,“目前智选这一块华为没有亏,也没有利润,我们帮车厂实现(销量)过了100万,车BU就能盈利。”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随着销量、规模效益增加,车厂利润会有所改善,“前期生产线的投入摊薄之后,毛利会根据销量的提升不断上涨,我们对盈利的预期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