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卷土重来”?假的!

2023年12月07日 17:1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王俊
但数据删除销毁权落实与否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刘悦行 北京报道

一年前,曾嵌入进14亿人手机的健康码、行程卡渐次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2022年12月13日0时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各地撤下健康码海报,“告别健康码”也登上热搜榜.......

实时关注健康码状态、随地掏出手机扫码已经成为了久远的记忆。但这些“电子记忆”似乎并不曾完全湮灭,近日网传多地“重启”健康码的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该传言并不属实。不过,大多数省份健康码查询界面仍可以正常打开,并未下线,仅少数省份例如重庆市、河南省关停了健康码程序。

作为承载大量敏感个人信息的健康码,在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其使命的完成,其收集、存储、流转的数据是否能真正做到销毁,是后疫情时代的重要命题。时隔一年,健康码所谓“卷土重来”虽然并非事实,并且,健康码程序在线与后台未数据删除销毁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数据删除销毁的问题再次叩问着相关部门。

健康码似乎从未“离开” 多数省份界面正常

近期,网传多地“重启”健康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于12月6日以各个省级行政区为单位,尝试登录各地健康码,发现仅重庆市、河北省、河南省、青海省等少数省份已经关停了健康码程序。多数省份健康码查询界面可以正常打开,部分省份例如广西、海南的健康码疑似限制新用户使用。

四川健康码“天府健康通”于近日被传“重新上线”。一位四川市民告诉记者,自己的健康码仍可以登录,显示界面与此前无异。

广西及海南,目前无法注册及申领健康码,但之前使用过广西、海南健康码的人登录仍可查看健康码。记者在注册登录广西健康码时,卡在发送验证码环节,无法看到健康码,但广西户籍且曾使用过广西健康码的人登录时,仍可显示实时健康码。

吉林省健康码“吉祥码”并入吉林省政务服务平台“吉事办”,“吉祥码”界面显示“黑白码”,系统提示:“黑白码”为无法获取您当前的健康状态。此时已经登记了个人基本信息,仍可用于电子登记,记录人员出行情况。

除此之外,不少地区的健康码被整合到当地的就医服务、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中。例如北京的“京通”小程序,系原“北京健康宝”升级为“京通”后提供健康宝服务、全市政务和公共服务。记者登录发现,目前无法查询健康码,但“京通”小程序设计推出了“京通码”功能,称汇聚用户常用的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等电子证照以及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公园年票、天安门广场预约等,实现了个人“码、证、卡、票”的集成展示。

此前在北京健康宝的数据如何处理?根据2022年12月19日“首都之窗”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京通”小程序上线试运行的公告,其中称,您可自愿和自主授权,选择是否将北京健康宝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扩展到“京通”相关页面,所有这些信息都存储在北京市政务云,且仅用于您需要办理相关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时使用。如果您选择不将北京健康宝的个人身份验证信息扩展到“京通”相关页面,将不会影响您对健康宝的正常使用。

电子记忆难以湮灭 删除销毁似难以落实

个人健康码数据大致可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证明信息四类,每类包含不同的具体数据条目。以国家标准《个人健康信息码 数据格式》中对健康码数据结构作为参考,健康码涵盖大量个人信息。

此前三年,健康码又不断集纳各项功能,其数据存储、使用、流转的管理难度系数也会增加。

资深数据法律师袁立志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码相关信息一般存储在终端App、平台系统、扫码端,比较分散,再加上实际运营的外包和转包,信息的共享和流转,信息分布更加分散。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的调研,健康码的运维层层外包情况较为普遍,数据管理部门主管,底层数据库系统及高并发数据服务,制码服务、云计算等可能委托不同企业来完成。

而健康码收集数据的存储方式及期限、其中涉及的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存储措施,鲜有地方做出明确规范

并且,由于健康码以各地自建为主,缺乏统一标准。经21世纪经济报道-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调研,仅少数地方出台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健康码数据使用范围存在外溢情况,不少地方将健康码与医疗社保、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关联;健康码数据其存储期限、删除要求等并不明晰。

健康码电子记忆的真正删除似乎并非易事。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程啸程啸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必需而收集的大量个人信息,尤其是其中的行踪轨迹、生物识别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应警惕将来被用作其他用途,来谋取非法利益。健康码背后蕴含了大量有价值的个人信息,应严格执行《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的规定,不能随意扩大应用场景。严格依法处理个人信息,禁止非法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无论是健康码、行程卡,均是基于风险管控来进行数字化的治理技术,在为各地防控疫情做出重要支撑外,数字化治理也出现了权力滥用的情形。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公共部门如何在法治的轨道上,合理合法地行使日益强大的数据权力,变得尤为重要。程啸认为,利用收集的个人信息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出行、就诊等进行管理控制变得更为容易,应警惕不受制约的数据权力。 

从实践来看,健康码背后个人数据的删除、销毁落地行进艰难。记者搜索发现,目前仅有无锡、南通等少数城市宣布销毁了涉疫个人数据。

2023年3月,无锡市举行涉疫个人数据销毁仪式。首批销毁数据10亿条,并宣布门铃码、疫查通、货运通行证等“数字防疫”40多项应用,当天起陆续下线。2023年6月30日,“南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称,南通市域指挥中心于6月29日举行涉疫个人信息销毁仪式,集中销毁655.6亿条数据。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