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2024年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
2023年12月4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减轻企业负担工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并正式启动第十二届全国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宣传周活动。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聚焦惠企减负政策落实、完善涉企行政事项清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违规问题治理,深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帮扶水平,提振企业信心和预期,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减负宣传周是推进减轻企业负担工作、落实惠企政策的重要环节,必须精心组织、务求实效。要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政策宣讲、现场解答等多种形式,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会议要求,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各级减负工作部门要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统筹谋划明年减负工作新思路。要围绕稳增长、减负担的目标,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要围绕涉企法规制度的实施,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围绕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企业的工作体系。
地方行动
北京: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数字政府为抓手,打造“北京服务”营商环境品牌
近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1368”框架性内容,即塑造1个“北京服务”品牌;夯实国际一流的“北京标准”、人民满意的“北京效率”、首善之区的“北京诚信”3大基础,强化“北京服务”引领示范作用;打造京津冀、市场、法治、投资贸易、政务服务、数字社会等6大环境,带动“北京服务”提质增效;实施人才服务品质创优、科技创新服务提升、产业生态优化升级、数字政务提质增效、政策环境规范提升、助企暖企护航、宜居城市建设、宣传等8大行动,实现“北京服务”全面领跑。
值得一提的是,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北京将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数字政府为主抓手,此次发布的《意见》就明确提到,北京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社会环境,推动实现“码上办”“一码通办”的便捷服务,推动“京通”“京办”“京智”功能升级,提升数字社会建设水平,加快数字教育、数字文化、数字社会保障、数字社区建设,推动文化、商业、旅游领域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场景应用,丰富数字体验。此外,《意见》还提到制定数字政务提质增效的三年行动计划,致力于实现政务服务从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好办易办的转变。
“北京服务”的发布,标志着北京营商环境进入新阶段,“北京服务”更加注重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这也将为企业、群众释放更多利好信号。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将高质量完成《意见》确定的任务,用心、用情、用力擦亮“北京服务”品牌,让广大企业、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深圳:推出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20条,鼓励企业“机器代人”
12月5日晚,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用房、用地、用工、融资、用能、仓储物流、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提出六方面20条举措,多维度全方位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通知》提出,要降低企业用房用地成本、用工成本、融资成本、用能成本、仓储物流成本、做好企业服务等。
在降低用工成本方面,《通知》指出了支持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鼓励企业“机器代人”、加快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优化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强化用工服务保障五条具体措施。
其中提到,鼓励制造业企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投资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按照项目审定总投资建设费用的一定比例分类分档给予支持;还提到要大力实施机器换人战略,支持企业积极部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智能制造装备,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引导传统制造企业逐步开展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对于符合条件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支持。
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通知》提出了精准画像助力企业融资、鼓励制造业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股权融资3条具体措施。其中提到,对首次在“新三板”挂牌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进入创新层的再给予最高30万元奖励;对拟在境内上市并完成股份制改造及上市辅导的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对直接在境外上市的给予最高80万元奖励;对于成功在境内外发行债券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发行规模的2%,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与市区其他同类型补贴政策不重复享受。
在降低企业用房用地成本方面,《通知》提出有序推进“工业上楼”,积极推进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有序释放连片工业用地,量身定制“工业上楼”设计指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适合“上楼”的轻量化制造、定制化小批量生产、柔性化研发设计等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产业空间。
《通知》还提出,要加强工业厂房租赁市场监管,工业用房租赁期限原则上不得少于3年,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加价收费行为,对擅自提高公摊面积比例、虚增用水用电量、提高水电价格、加收其他费用等行为,由相关部门依法从严查处。
此外,《通知》还指出,要推广重点产业项目土地价款分期缴纳模式,符合条件的重点产业项目,允许首期按不低于50%的比例缴纳土地出让价款,剩余价款在国有土地供应合同生效之日起1年内全部缴清且不计利息。
在降低企业仓储物流成本方面,《通知》提到,鼓励航空公司新开通或加密本市产业及企业“出海”急需的战略性国际货运航线,分级分类给予最高25万元/班、每年每条航线最高5500万元补贴,另外,在不改变物流仓储使用用途前提下,鼓励重点产业链企业和项目周边的低效物流仓储扩建、改建、重建为高标准物流仓库。
典型案例
福建漳州:推行“知识产权矩阵金融惠企”模式,提升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和融资额度
福建漳州市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联席会议机制,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加快形成知识产权行政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的工作合力,有效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和惠益面,多角度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主要做法:
(一)创新扩大质押范围。漳州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经营中常用知识产权类型,进一步扩宽知识产权质押物范围,将专利权、商标权、地理标志等符合押品条件的知识产权权利纳入押品目录,鼓励企业在融资中将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打包组合质押,以此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稳定性,提高综合评估价值,增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获得性。
(二)健全优化评估方式。漳州市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通过建立外部评估机构库、健全完善内部评估机制等方式,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便利度。相关银行利用大数据、云技术建立在线价值评估平台,将知识产权附着产品的订单、产值、未来收款权等作为参考数据纳入银行评估体系,准确分析知识产权价值产出情况,提升对知识产权价值和作用的识别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的融资额度。
(三)大幅减免融资成本。涉及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企业动产及企业信用等采取“组合贷”形式的质押融资,鼓励各银行机构全面实行银行内部评估机制,免收知识产权评估费用。用好用足低成本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带动整体利率水平下行。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惠企政策宣传,积极落实兑现贴息补助,扩大政策覆盖面。
(四)有效降低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强银行机构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业务协同,建立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快速处置质物渠道。健全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纳入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补偿范畴,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担保产品,指导保险机构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
自2022年11月以来,“知识产权矩阵金融惠企”创新服务有效激发企业融资热情,累计有72家企业与10家银行机构达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涉及授信金额13.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落实贴息补助122.3万元,预计可转化高价值发明专利56项,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促进发明专利价值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