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国务院常务会议: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12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等。
会议指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要加快完善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和交易、数据信息、社会信用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积极稳妥推进财税、统计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先行先试探索力度,把有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则立起来。要深入开展市场分割、地方保护等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把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障碍掣肘破除掉。
国家发改委:2024年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
12月17日至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为2024年我国发展和改革领域“划重点”。
一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加强评估和督导,做好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
二是进一步发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导向作用,切实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有效落地。结合中期评估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研究提出“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编制实施好年度计划,积极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年度重点工作。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协同发展,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最迫切最突出的安全韧性问题。
三是进一步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分级分领域持续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高质量项目。同时,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推动消费持续扩大,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发展,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攻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产业布局,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抓好招商引资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推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落地见效,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五是进一步加强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推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取得新成效。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等领域安全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做好能耗双控工作,加快推动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消费,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地方行动
上海市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25项举措共建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印发《共建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2023—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立足共建高水平改革开放知识产权强市,提出五方面共25项工作举措,贯穿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
一是打造知识产权制度创新“样板区”。聚焦顶层设计,提出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4项工作举措:强化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加快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深化数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探索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创建。强化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发展共商、创新共进、运用共联、保护共治和服务共享机制。
二是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聚焦保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4项工作举措: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支撑重点产业专利快速预审、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强化行政、司法、仲裁、调解工作衔接,率先探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完善维权援助“全市一张网”。健全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三是打造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新热土”。聚焦运用,提出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6项工作举措:健全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数据资源治理和共享。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深化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建设若干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深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支持知识产权金融惠及更多创新型中小企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
四是打造知识产权服务“优势区”。聚焦服务,提出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供给的7项工作举措:做好全球营商环境评估中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升级知识产权“一件事”集成服务平台,完善市、区两级综合性知识产权供给服务窗口功能。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试点工作。推广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产品。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健全展会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助力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五是打造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先行区”。聚焦开放,提出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的4项工作举措:深化上海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多领域合作。持续提升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影响力。深化共建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打造国际一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智库平台,高质量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支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上海中心和上海仲裁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典型案例
杭州萧山区: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提供“兜底”式政务服务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以“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通过创建“一站式”发布场所、提供“云上办”暖心服务、畅通“多维度”沟通渠道,深度融合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工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广泛传播、政务服务便捷可及。
一、创建“一站式”发布场所
(一)集中式公开。按照“一窗受理”“两集中、两到位”要求,通过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整合行政审批、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三大平台,集聚全区40个部门的1667项事项入驻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指南集中公开。
(二)标准化公开。全面梳理确认联办事项、行政许可、行政给付、公共服务、行政处罚等13类依法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表单、材料、情形、法律依据等信息,实现事项向社会公开的标准纵向上与全省统一,横向上“窗口办”“网办”“掌办”“就近办”统一,推动政务服务信息公开线上与线下同源,所有数据一致、准确、可靠。
(三)立体式公开。以融合为目标,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二楼设立政务公开专区,位置醒目、标识清楚,打造集政府信息查询、依申请公开受理、办事服务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下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和企业提供权威性、一站式、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服务。通过编制《政务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实现收件、审核、流转、答复、存档等环节的全周期管理,确保流程清晰、可查可控,助推依申请公开办理工作标准规范。
二、提供“云上办”暖心服务
(一)以“云综窗”创新公开渠道。坚持多途径打造“指尖上的政府”,主动升级扩容政务新媒体功能,在“萧山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内嵌入“云综窗”咨询模块,以“云见面、非接触”方式为群众提供政务信息“云上咨询”体验,借助视频网络技术直接连线群众,“手把手”教会群众通过线上途径完成事项办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咨询真正实现“零距离”。截至今年11月底,“云综窗”模块累计咨询量达4.6万余件,满意率达99.73%。
(二)以“直播间”拓宽公开维度。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打造“政务直播间”,邀请政策制定部门走进直播间,围绕企业群众重点关注和“急难愁盼”的最新、热门政策开展互动式解读,实现政策解读从“现场听”向“云上看”的转变,有效强化政策发布、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科技创新、公积金条例等直播3场,平均每场观看人数约为2万人。
(三)以“自助点”提升公开效能。为弥补非工作时间的服务盲点,突破群众获取信息的时间空间限制,在区级政务服务中心的24小时自助服务厅内安装智能化自助服务终端,专设“政府信息公开自助办理点”,支持群众“全天候”自助“云查阅”医保、人社、不动产登记服务、民政服务等政府信息,进一步延伸信息公开触角,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三、畅通“多维度”沟通渠道
(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专窗。提出“您的事,我兜底”服务口号,在省内率先建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三级联办体系,由业务精、态度好,协调能力强的全科型业务骨干轮流“坐诊”,及时做好政务服务事项咨询、政务信息公开协调等工作,提供“兜底”服务,着力解决信息公开事项办理等领域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实现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100%响应、可办事项100%按时办结、办结事项100%满意。
(二)提供“摆摊式”增值服务。充分利用“三会四师”公益服务等活动载体,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走进社区广场,以“摆地摊、赶大集”的形式,零距离宣传惠民惠企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群众对最新政策信息的知悉程度。 (三)建立“好差评”评价机制。强化政务服务监督,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使信息公开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开通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投诉电话,畅通民意诉求路径,让群众吐槽有门、投诉有路、意见有答、问题有解;将政务服务评价权交给群众,主动接受群众以短信评议、网络评价等方式的满意度测评,助推政务公开覆盖政务服务全过程。今年以来,萧山区政务服务“好差评”累计收获好评19余万件,满意率99.99%。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这十家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表现较好
12月22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对外发布《全国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综合考虑新的考核办法及疫情冲击等因素,报告以商务部2021年度和2022年度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前30名的共计36个国家级经开区为研究对象,梳理这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状况、进展和成效,整理具有代表性的高质量发展案例,并以专章呈现其2023年度营商环境便利度和营商环境舆情传播状况。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参评的36个国家级经开区2022年普遍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集群,部分谋划布局量子计算、元宇宙、类脑智能等前沿产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平台,部分经开区搭建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营造公平透明高效的外资投资环境,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综合考虑了经开区在市场容量、软环境、商务成本、基础设施便利度、社会服务可获得性、绿色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表现,构建了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以经开区或所处城市公开数据为主,部分参考了启信宝等第三方数据,综合分析评估各经开区营商环境便利度状况。
通过数据测算发现,2023年营商环境评价前十的经开区分别是,广州经开区、昆山经开区、苏州工业园区、广州南沙经开区、武汉经开区、青岛经开区、长沙经开区、天津经开区、烟台经开区和西安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