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释放重磅利好,市场人士热议切实提振A股

2024年01月24日 20:5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崔文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 北京报道 1月22日国常会部署资本市场后,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多个部委相继释放利好消息,股市也持续回暖。

在受访人士看来,股市的回升得益于系列资本市场利好声音下市场预期的提升。比如,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1月24日表示将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让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后,A股迎来V型反弹。

对于后续股价走势,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当前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已出现明显超调。往后看,最重要的仍是坚持改革的方向,持续加强融资端与投资端动态平衡发展。在短期超跌后,随着政策效果陆续释放,市场本身会不断好转,时间在多头一方。

稳市场效果初显?

稳市场、稳信心——无论是国常会,证监会党委扩大会议,还是王建军接受媒体采访的发声中,都被重点提及。

为了稳住市场和信心,自2023年7月底以来,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诚意满满,包括阶段性收紧IPO和再融资节奏、调整融资融券业务保证金比例、从严规范股份减持、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健全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和股东增持机制、减半征收印花税、国有保险机构长周期考核、调降保险资金权益投资风险因子等在内的立体化资本市场利好措施相继出台。

然而,股市却起起伏伏、反复磨底,这其中主要原因何在?又当如何突破?

在受访人士看来,2023年前三个季度上市公司的企业盈利增速低于预期是关键所在。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告诉记者,当前最为重要的是打破资金与价格的负反馈,从成交来看,2023年四季度以来两市成交迟迟没有放量,北上资金单月持续净流出,市场陷入了流动性的收紧——资产价格下跌——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循环。可以考虑进一步释放政策空间,通过政策干预来打破这种资金与价格的负反馈效应,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推动市场好转的关键在于经济预期的企稳,需要在地产领域、基建领域予以更大的政策支持,或者在扩大消费领域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只有经济和企业盈利预期企稳,A股才会出现根本性好转。

谢亚轩进一步指出,当前要想在基本面还未明显改善的背景下扭转市场下跌趋势,只能依靠投放政策性资金来对冲市场资金的流出趋势。具体来看,可以从两方面出发:

一方面,推出平准基金,类似于2015年央行给证金公司提供无限流动性支持。为避免救市道德风险,建议承诺买入的标的为一揽子流动性较大的ETF,如沪深300、创业板指、科创50、上证50ETF、中证500、中证1000。

另一方面,国有股东(例如汇金、国资委、国有投资资本公司)推出大规模的回购或增持计划,以大量的边际增量资金的预期来改变当前资金供求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自1月22日国常会部署资本市场后,本呈下降态势的A股迎来连续上涨,个股整体翻红。从沪指来看,其1月22日收盘时尚为2756.34点,1月24日收盘已经收复2800点;上证指数也在1月24日收盘达到2820.77点,单日上涨1.80%。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后续一系列利好政策,尤其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等相关具体利好措施的出台,股市将逐步企稳回升。

与此同时,相关人士建议保持利好政策推出的大力度与连贯性,比如,推出万亿级平准基金、实施更大量级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推动一揽子产业扶持政策、对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首恶”罚到“倾家荡产”等。

从1月24日多个政府部门的发声来看,利好政策已经逐步开出。

比如,王建军明确表示,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让其痛到不敢再为。

再比如,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央国企主要管理者对股价变动“不敏感”,是诸多业内人士认为抑制央国企股价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比如,央行1月24日收盘后官宣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万亿元。多只港股科技互联网个股随之大幅上涨。

上市公司“提质”关键

政策利好能够达到短期救市目的,股价的长期企稳则需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的稳步提升。

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亦是国常会和证监会反复提及之处。怎样真正做到“提质”?

从王建军1月24日的发声中,可以窥见一些措施。

首先,突出投资者回报。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回报要求,大力推进上市公司通过回购注销、加大分红等方式,更好回报投资者。

其次,完善退出机制,加速优胜劣汰。支持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市场化并购重组,激发经营活力。巩固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对重大违法和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应退尽退”,加速优胜劣汰。

再者,倒逼保荐机构保荐质量高的企业上市。健全保荐机构评价机制,突出对其保荐公司的质量考核特别是对投资者回报的考核,不能把没有长期回报的公司带到市场上来。

与此同时,引导投资机构重视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完善基金产品注册、投研能力评价等制度安排,引导投资机构转变“重销售轻服务”的观念,增强专业管理能力,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

此外,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对于欺诈发行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让其痛到不敢再为。

针对上述部分措施如何实质性落地,一些受访人士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

比如,完善退出机制方面,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建议加强对上市公司退市前的信息披露监管,充分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退市,提高上市公司总体质量。

除上述措施外,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与投资价值方面,受访人士提出更多针对性建议。

比如,李奇霖从上市公司自身角度给出三点建议:第一,鼓励、支持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补齐产业链“卡脖子”短板及薄弱环节,更高效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鼓励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提升闲置资金利用效率,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第三,优化组织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动态调整决策机制,使内部结构科学合理运行。

再比如,燕翔建议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燕翔同时提议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制度规则,严格执行上市公司内控制度,提升内控有效性。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底线要求,加强治理状况信息披露,促进提升决策管理的科学性。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