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琛 广州报道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大多数人将不再需要拥有或驾驶汽车,而是依靠安全便捷的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服务,前往想去的地方。
如此有未来感的画面并不只出现在科幻片中,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各式各样“戴”着一顶“帽子”、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驾驶车行驶在路上。
今年2月2日,搭载小马智行第六代L4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的丰田赛那自动驾驶乘用车(Robotaxi)车型,正式获准在北京开启“车内无人,车外远程”的自动驾驶载人示范应用。稍早前的1月31日,小马智行还获得了深圳市宝安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服务。2023年底,小马智行还获得了广州市南沙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无人商业化混行试点资格,“无人驾驶”车辆在南沙正式开启收费运营。
小马智行“无人驾驶”车辆在南沙开启收费运营(受访者提供)
与普通网约车一样,乘客只需要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一辆“自动驾驶”乘用车就会出现在身边,即可感受全新的产品技术和出行方式。
以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将如何形成完全不同于传统技术形式的新质生产力,并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形成彻底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围绕汽车行业的新质生产力,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难点和堵点,中美自动驾驶的生态差异等话题,2月20日,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受访者提供)
彭军表示,在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智能化、电动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上。自动驾驶作为这种趋势的集大成者,以及新兴科技的代表,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事故风险,还能为用户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目前,小马智行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部署了无人化自动驾驶车队,并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启动了无人化商业收费服务。虽然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仍面临技术、成本、政策等挑战,但已处于规模化前夕阶段,预计2025年会是一个重要节点,可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L4级的规模商业化落地。
L4级自动驾驶规模商业化落地在即
南方财经:1月31日,小马智行获得深圳市宝安区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这有何标志意义?对比各一线城市无人驾驶生态和政策支持,你认为各地发展前景如何,产业方向是否存在差异化?
彭军:这标志着小马智行正式开启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补足了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最后一块版图,为未来在更多城市展开规模化无人商业运营奠定了基础。
目前各一线城市虽然在无人驾驶生态和政策支持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总体上都高度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以广州为例,自动驾驶的广泛部署和应用,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包括人才引进和培养、产业链配套完善,以及实际应用场景、路测条件等。这些都为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南方财经:小马智行目前已积累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为多少?在测试过程中,企业是如何发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并持续迭代改进?
彭军:在复杂的城区公开道路中,截至2024年1月,小马智行已累积超过2900万公里的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其中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里程250万公里,全无人驾驶测试里程60万公里。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现和改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包括在不同的城市和道路条件,以及不同天气状况下进行测试,以确保自动驾驶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情况。除了真实道路测试,我们还进行了大量的虚拟仿真测试,通过虚实结合,共同验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南方财经: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在商业化和落地方面进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目前遇到的难点和挑战是什么?需要哪些支持和助力?我们距离自动驾驶车真正融入日常出行还有多久?
彭军:技术上,要有安全、稳定的自动驾驶系统,处理各种复杂的长尾场景,杜绝安全隐患以及车辆受困情况;同时还要考虑乘客的叫车效率、乘坐体验等。
成本上,需要大规模量产来实现规模效应和商业化,小马智行正通过与丰田、上汽、一汽、广汽等国内车厂合作来控制成本,此外相关产业的成熟度也会影响成本。
政策上,以广州为例,一辆“无人驾驶”的Robotaxi,从道路测试到商业收费,政策上需要依次获得不同阶段的许可,每个阶段都需要车辆在运营里程、车辆应急处置、安全冗余设计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小马智行已迈入全车无人的测试及运营阶段,也是全球少数几家实现常态化开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对外收费运营的公司。自动驾驶、智能驾驶已经到了规模化前夕,2025年会是一个重要节点,预计可实现全无人自动驾驶L4级的规模商业化落地。
新质生产力将带来全新出行体验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汽车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在智驾领域,产业和科技如何才能互促双强?
彭军: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集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于一体的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创新精神、智能化发展和新科技的推动。
在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体现在智能化、电动化、网络化和共享化的趋势上。自动驾驶作为这种趋势的集大成者,以及新兴科技的代表,不仅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降低事故风险,还能带来全新的出行体验。
在自动驾驶领域,产业需求会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创新;反之,科技创新也会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包括传统汽车产业升级以及传感器、芯片、软件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并引发交通、物流、出行等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产业生态。
南方财经:如今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拥抱大模型,这可以为小马智行以及行业发展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彭军:小马智行很早就开始研究AI大模型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
2019年,我们将强化学习引入决策规划算法中,通过大规模仿真系统在数据闭环中构建了类RLHF的算法迭代机制。目前,所有的预测模块都使用了自监督学习的技术进行反馈迭代,包括乘用车智能驾驶方案中,应用多任务大模型BEV算法架构,能够更好地对障碍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在数据标注方面,应用GPT类大模型以及类Prompt交互模型,丰富感知长尾数据集,如自动辅助标注提升Robotaxi数据标注流程效率。在感知方面,基于大量的自动化标注数据和自监督的学习的方法,对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对场景的理解能力都有极大的提升。
南方财经:小马智行于2016年底在美国硅谷成立,此后在中美两国同时布局,就你观察,中美两国自动驾驶生态有怎样的差异?
彭军:中美两国对自动驾驶都很重视,发展速度较快。这也是小马智行在发展早期就在中美两国深度布局的重要原因。
整体而言,在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方面,美国起步快、发展更早,但从2022年开始,中国在自动驾驶法律法规方面开始小步快跑,逐渐跟上了脚步。
从技术发展的难度而言,中国人口密度更高,车辆更多,交通参与者更复杂,经常出现人车混行的情况,推动自动驾驶的发展挑战更大。这种情况在美国的一些大城市,比如纽约、旧金山、洛杉矶等,也是一样的。不过在其他一些人口较少的城市,因为道路上的车辆、行人密度较低,挑战相对要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