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非泰达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魏建青:泰达合作区如何成“埃及工业园区典范”

2024年03月01日 20:10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慧茵
泰达合作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合作区的样板和经验输出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埃及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政府提出的“2030愿景”深入对接,两国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合作成果,更为埃及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6年,中国领导人访问埃及期间,与埃及总统塞西共同为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二期揭牌。在中埃两国元首共同关心下,合作区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对接的示范项目,也是埃及目前综合环境最优、投资密度最大、单位产出最高、中资企业最集中的工业园区。

2023年10月,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埃及总理的见证下,泰达合作区西扩3平方公理,集中签约了新兴铸管、中国玻璃、天一化学等3个重点项目,为合作区后续发展提供动能。

泰达合作区给埃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目共睹。截至2023年底,泰达合作区共吸引160家企业入驻,实际投资额超19亿美元,累计销售额近46亿美元,缴纳税费超2.5亿美元,直接解决就业近6000人,产业带动就业约5万人。

埃及总理马德布里曾称赞泰达合作区是“埃及工业园区的典范”。当前,泰达合作区仍在着手进行扩展区功能的完善。泰达合作区作为苏伊士运河特区乃至整个埃及的典范项目,它对埃及的经贸和投资具有怎样的意义?泰达合作区是如何契合埃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围绕这些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青。

(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丰富保税、仓储、物流和金融等功能

《21世纪》:能否介绍一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发展的整体情况,接下来还有怎样的建设规划?

魏建青:2016年年初,中埃两国国家元首为泰达合作区扩展区项目揭牌,在中埃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展区一期2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各类配套设施运作良好,优质的投资环境成功吸引了美的、浙江彩蝶等多个国内知名企业签约入驻。截至2023年底,合作区扩展区已有56家企业入驻,吸引协议投资超5.5亿美元。这些项目正逐步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带动扩展区产业聚集不断加快,促进中埃两国经贸合作。

未来,合作区以“三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项目实施,提升产业聚集能力,加快产业片区基础设施投入,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再者,我们聚焦提升产业服务能力,提高园区物流、保税、商务服务水平,保障园区产品、人员进出便利。第三,在产业配套能力方面,我们着力完善生活和休闲环境,全面提升园区的吸引力、影响力。由于一期工程和二期工程适用的法律不同,因此起步区和扩展区两个区域优惠政策不尽相同,可满足不同企业的入驻需求。

共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21世纪》:泰达合作区作为运河特区乃至整个埃及的典范项目,您如何看待该项目对各方的意义?特别是对于经贸、投资方面的影响?

魏建青: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等因素导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我国在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布局的重要支点,不断发挥服务企业抱团出海、突破贸易壁垒限制、促进驻在国的产业升级,以及带动区域发展等重要作用。

泰达合作区通过“内外双区联动”,以港口为龙头,以投资贸易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在经贸、物流和金融等层面合作,充分发挥中埃两国在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方面的互补优势,促进中埃经贸和产能深化合作。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有助于畅通我国与“一带一路”支点国家国际物流贸易通道,扩大我国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同时,合作区能够带动中埃两国依托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拓展,巩固中埃乃至中非多边战略性合作格局的发展。

填补中东乃至非洲技术空白

《21世纪》:泰达合作区如何契合埃及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具体在哪些企业或哪些产业上有所体现?

魏建青:自承建泰达合作区以来,泰达人始终以“高水平区域规划”、“高标准园区建设”为标准,为园区营造出良好的工业、商务、文化和生活环境。

泰达合作区不断加强园区硬件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方面的投入,不仅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升值,也将先进的服务理念带入埃及,吸引了大批世界一流企业入驻园区。

泰达合作区的招商成绩在为埃及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升了埃及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填补了整个中东乃至非洲的部分市场空白。如巨石埃及玻纤公司,作为一家高技术现代化企业,不仅在就业、税收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令人对“中国制造”有了全新的认识,填补了北非地区玻璃纤维生产的空白,一举让埃及成为世界第四大玻纤生产国。

《21世纪》:您认为泰达合作区在人才培养和促进中埃民心相通方面起到怎样的作用?

魏建青:目前,泰达合作区解决了当地就业近6000人,我们非常重视人才属地化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埃及泰达为埃及储备了一批优秀的园区开发建设管理人才,入区企业为埃及培养输出了一批专业的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泰达合作区经常举办各种培训,并组织埃方优秀员工、管理者来华参观学习,通过直观体验提升本土员工的管理水平,增强服务理念。

泰达合作区为埃及创造经济效益带动当地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例如,泰达合作区多次与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以及埃及当地福利机构共同举办“斋月献爱心”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向当地民众分发斋饭,并向埃及孤儿赠送学习用品等物资;与埃及最著名的心脏病治疗机构合作,组织动员共同关注、救助埃及心脏病患儿。

“泰达模式”成境外合作区样板

《21世纪》:合作区的“泰达模式”具体是如何产生的?其他地区具体是如何复制和应用这一发展理念?

魏建青:随着泰达合作区的快速发展,中非泰达积极总结提炼境外产业园区开发及运营模式,助力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非泰达内部成立泰达海外研究院,对境外产业园区开发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可行性论证、产业定位、空间规划等内容不断深化研究,并积极应用于实践,不断完善。针对境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搭建境外园区的路径与模式的文化交流平台——“泰达海外学堂”,以“泰达海外模式”为基础传播和分享境外园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经验。

目前,泰达合作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境外合作区的样板和经验输出者。自2015年起,中非泰达正式拉起了模式输出的序幕,公司承接了中国路桥集团的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项目、招商局吉布提项目的输出工作,为其提供全产业链咨询。

《21世纪》:站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新起点上,您对中非泰达投资在继续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有何想法和规划?

魏建青:泰达合作区将作为吸引全球资源要素的枢纽,与天津东疆综合保税区有效联通,通过“内外双区联动”,打造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助力天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