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专访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三大港口协同发展,做大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市场

2024年03月08日 13:39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金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金萍 北京报道

“作为来自香港的全国人大代表,我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越来越好,尤其关注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市场发展。”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图: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  李金萍/摄

港口作为连接世界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均强调在大湾区建立世界级港口群的重要性。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东莞六大港口,其中广州、深圳、香港的三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前列,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的世界级港口群正加速形成中。

陈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交通运输领域合作非常紧密,创新性探索了许多举措,比如在2018年推动实施的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一地两检”政策,简化程序同时降低成本。未来在航运市场,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发挥已有优势港口的作用,将湾区航运市场做大。对此,建议从根据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口的需求、定位和优势出发,协同发展,同时继续简化跨境通关程序,加快布局绿色能源技术和设备。

三大港口需协同发力

《21世纪》:如何看待香港、广州南沙、深圳盐田三大港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角色定位?

陈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口拥有地理位置优越、服务多元化和设施先进等特点,为大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深圳盐田港是深圳最大、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南沙港口是华南地区的主要港口之一。香港港口作为亚洲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枢纽,扮演着促进国际贸易和物流发展的关键角色。这三大港口形成一个紧密的港口集群。

不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大湾区某些区域和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和资源错配等现实问题。所以大湾区的三大港口在建设中,应根据各自特征作适当的定位与分工,借鉴各方优势,协同发展。比如在深圳和香港,大湾区内港口都有其主要的不同航线,我认为深港两地的港口可以互相合作,聚焦营运各自的主要航线,剩下的按货物目的地适度分流到其他港口,可以大大提高深港两地港口的吸货能力和运营效益。

《21世纪》: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港口群,确保大湾区港口群的可持续和协同发展方面,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陈帆:结合三方港口优势以及相关政策,我有多方建议。首先是以大湾区整体发展目标为前提,制订合理的支持政策准则。其次是大湾区内的三大港口应地尽其利,各展所长,优势互补,避免采用过量的政策优惠补贴,产生恶性竞争。

同时,大湾区内的港口群发展需要考虑整体的供求情况,现在大湾区内共有92个货柜船泊位,可处理能力为8200万标准箱,而2023年大湾区内的总吞吐量为6963万标准箱,随着大湾区内总吞吐量不断增加,大湾区内各港口应通力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码头运营能力,让三大港口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包括航运管理人员、物流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内航运专业技术人才也需要通过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机会,确保大湾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满足大湾区航运和物流业的长远需求。

简化跨境通关程序,设立绿色通道

《21世纪》:在航运贸易行业,时间就是金钱,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如何进一步降低航运成本上,你有哪些建议?

陈帆:简化跨境货物在深港两地的通关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因为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当有货物经由香港或内地跨境流动的时候,清关、报关等步骤,每一次都要输入数据,如果建立数据平台,共用没有敏感性的货物资料,将会减省步骤和时间,同时可提高数据准确度,减少人手操作失误的几率。

所以通过简化香港与湾区其他港口的跨境程序,将直接影响跨境运输的效率和成本。因此,我认为更高效的深港两地过关程序安排是必须的,不但有助于大湾区跨境货物可以更快送达相关港口和终站,也强化两地港口之间的协同发展。

对此,我有两方面建议。首先要简化跨境货物在深港两地的通关安排,可行方案包括跨境货物“一地两检”及简化清关程序,并让内地货柜车司机可以直接由深圳跨境到达香港的货柜码头,反之亦然。类似的建议也适用于深港两地的驳船运输。

同时,为进一步加快内地和香港的货运跨境运输,建议设立绿色(无阻)通道。内地货物清关后,可利用科技监测 (包括全球定位系统、电子关锁、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直接由内地清关点送至葵青码头出口。

《21世纪》:如果想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大湾区航运市场,你还有哪些建议?

陈帆: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港口还需要加快布局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在海运范围内,远洋船舶使用清洁能源将是未来趋势,根据船舶新订单数据,30%以上的远洋船舶将使用绿色燃料。

港口作为远洋船舶的中转地、停靠点,为远洋船舶起到提货、卸货、补给等作用。所以粤港澳大湾区内三大港口如果布局清洁能源较慢,将会影响未来船舶的停靠。

同时,液化天然气在运输、储存和加注等布局中有一系列环节,包括在布局液化天然气供应需要具备燃料运输和储存的基础设施,确保液化天然气能够高效运送和存储,为绿色航运加注服务提供稳定的燃料供应。除了建设液化天然气加注站为绿色航运提供液化天然气,营运者必须与燃料生产商、航运公司和服务提供商建立紧密合作,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更重要的是营运者须确保供应链的安全性和合规性,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液化天然气的储存、运输和加注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或其他安全风险,逐步实现向液化天然气供应设施的转型。

目前,全球约有200个港口提供液化天然气加注服务,大约20个港口处理其他绿色燃料。所以,建议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及早规划,采取措施为靠泊大湾区港口的船舶提供甲醇燃料加注服务,其中包括促进甲醇燃料生产,建设甲醇供应基础设施,促进技术研发和创新。通过协调推进,可以为大湾区港口集群提供甲醇燃料加注提供全方位的支撑,推动大湾区航运业向更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符合国家对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战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