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上海报道
2024年全国两会已经闭幕,回顾此次两会的重点内容,“养老”成为高频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这些内容不仅体现了未来养老领域的发展重要性,也体现了养老领域的发展落点。
今年一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发展银发经济,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福祉。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就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若干意见。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为 2.6402亿人,占比 18.70%,与 2010 年相比上升 5.44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9064 亿人,占比 13.50%,与 2010 年相比上升 4.6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9073”的养老格局也开始显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信息,目前,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 90% 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如何满足90%老年人的需求
在当下的养老格局中,机构养老成本过高,且缺少传统意义上“家”的归属,同时经营方也很难盈利,致使相应模式难以实现下沉式、普惠式发展。与之相对,居家养老一方面客户群量大,盈利率高,另一方面空巢化、失能化、少子化等现状使传统的单一居家模式迎来挑战,对新居家养老需求模式更加急迫。 正因如此,近年来推动社会力量布局居家养老成为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及,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
在实际需求和政策支持的推动下,我国各行各业近年来积极布局银发经济,而“9073”养老格局下,居家养老领域迎来了快速发展。工信部也先后发布了两批老年人用品产品推广目录,主要聚焦老年服装服饰、陪护机器人、智能监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等631个优质产品,其中不少属于居家养老领域设备。居家养老内容丰富,其环节众多,从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护理康复到长者文娱、长者文旅、长者社交、亲情互动、老年金融、老年法律服务等等,都是居家养老的组成部分。
不过当前居家养老仍面临诸多问题,要全面、健康地发展还需要多方探索和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在此次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增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的提案。孙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适老化供给普及度较低、社会认知尚未形成、市场化程度低,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建议进行立体化、全系统的适老化改造,例如居家的适老化改造、社区的适老化改造、交通出行的适老化改造、看病就医的适老化改造,以及信息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适老化改造”。
深耕居家养老十余年的业内资深人士——麦麦养老联合创始人郭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我国的居家养老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照护问题。他表示,总体上说,我们国家是个未富先老的社会,痛点问题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文化其他方面的影响。总的来说,居家养老发展要相信市场化的力量,政府扶持与投入也必不可少,推动行业的发展,从业者与需求方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最后建立起合适、高效、可持续的产业模式。
除了照护服务,郭飞认为,医疗机构资源也是当前极度稀缺的资源,他表示,希望未来医疗机构能够与居家服务机构能够结合联动,打通并建立医养护整个老人的刚需服务体系。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居家养老市场主要的五种运作方式如下:
1. 政府主办,由街道社区组织队伍承接具体服务。资金来源为地方基层政府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岗位人员多具有公益性质。
2. 社区养老机构承接。政府委托,用地以及工作人员由养老机构提供。通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站(点)等方式,为老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
3. 政府出资向企业购买服务。
4. 社区共建“虚拟养老院”,采用邻里互助支持模式,打造一对一亲情服务。
5.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政府提供土地等政策支持;企业按约定承担公益,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居家养老供给与需求缺口较大。面对养老市场中越来越严峻的供需矛盾,各类机构、公司利用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参与,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思路。
多机构融合发展趋势显现
我国居家养老的空白急需填补,值得欣喜的是,在市场需求和政策鼓励下,近年来,已经有不少不同行业的机构纷纷投入到了居家养老的赛道。
例如,科技公司积极投入居家养老,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如运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需求匹配,利用AI、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护、智能看护等。通过科技解决方案助力居家养老,在居家安全,预防风险,节省人力资源,优化服务资源配置以及数字化标准化服务流程等方面提供助力。
专业养老机构拥有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和设施,能够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养老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等。依托医疗护理和日常服务的专业优势,近年来,也开始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此类机构在经验和人员上都具有专业性优势。
医疗健康领域也有不少公司为居家养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支持。这类机构的优势在于其深厚的医疗背景和专业知识,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如定期体检、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尤其在应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外,医疗健康公司通常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能够开发出更加先进、智能的医疗设备和技术。
保险机构近年来也纷纷投入居家养老赛道,保险公司通常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能够为居家养老项目提供更多的用户来源。此外通常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为居家养老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服务网络方面,保险公司通常拥有较为完善的服务网络,能够为居家养老项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支持。
而这些机构通过互相合作,碰撞出了更多全新的融合发展模式。创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镁信健康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公司目前与中国人寿等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积极开发保险与养老健康相结合的产品模式,协同探索“保险+康养”产品价值的实现路径,希望着力打通支付端与供给端两个端口。
多元结合探索 保险长期资金参与度日渐提高
作为各类机构最多合作的对象,保险机构在居家养老领域备受关注,虽然保险机构进入居家养老领域并不算早,但近年来,保险机构在养老领域投入大幅增加。保险机构具有长资金优势天然与养老产业需求匹配,且保险机构在各类医疗养老资源融合、创新支付、获客等方面均具有优势,近年来,各大保司纷纷在养老领域加大投入、积极布局。
由于居家养老的参与主体各具优势,近年来,多方合作共同探索的趋势日渐明显。在探索的方向上,一方面,居家养老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化越来越多地嵌入居家养老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智慧养老领域探索;另一方面,随着居家养老的内涵日渐丰富,居家养老市场所覆盖的领域愈加宽广,如文娱、医疗、法律等等,尤其是以“医+康+养”为代表的大健康领域探索热度持续攀升。
太医管家百岁居项目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产业融合可以为居家养老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与其他产业的深度合作和创新发展,太保可以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更多老年人的需求,并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上述负责人认为多产业融合发展是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并尤其看好其中几类融合项目:
1. “养老+医疗”融合项目: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健康监测、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这不仅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2. “养老+科技”融合项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开发智能家居、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应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 “养老+文娱”融合项目:结合文化、娱乐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丰富的生活体验,如老年大学、文化沙龙、旅游服务等。
4. “养老+地产”融合项目:通过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住宅和社区,提供全方位的居家养老服务。
事实上,就在去年,太保上线了长者智慧居家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百岁居”,这套解决方案融合AI、健康检测、在线问诊等一系列数字化技术,从安全、就医、照护入手,规划了包括安全管家、就医管家、照护管家在内的服务体系。据悉,截至去年12月31日,“百岁居”的覆盖能力扩展至60座城市,且已履约落地17座城市,并在上海、北京、成都、青岛、苏州等32个城市设立线下体验中心。
无独有偶,平安自2021年发力居家养老以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至2023年,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近10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
据悉,中国平安计划于今年进一步通过联合共建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4年,平安管家将聚焦医、住、护、乐四大综合场景,通过产学研及服务供应商联合共建,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及监督体系,助力提升养老生活品质。同时计划新增20个服务城市,满足更多长者的养老需求。
平安居家养老的定位包括服务平台建设者、多元服务整合方、服务标准输出者三个方面。具体的内容包括:7*24小时在线的三位一体管家;整合并提供市场优质服务资源;建设平安居家养老的康复护理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此外,也包括适老改造和智能设备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