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
3月17日,有消息称阿里内部基本已确定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大润发约预估100亿人民币,盒马约预估200亿人民币。
“这则信息假得很明显。”盒马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干脆地表示系假消息。同时,大润发也表示上述有关出售消息为谣言。
两家公司的负责人进一步表示,目前正在忙于店面的扩张,对区域布局进行一些调整。就在本周六,盒马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真如X会员店也传出闭店的消息,即将搬迁至桃浦地区。后者开业后,将是上海最大的盒马X会员店。
腾挪之间,盒马近期的系列动作包括降薪、员工转外包等等都成为“出售”传闻背后的动因。
加上阿里巴巴对外一再传达“聚焦主业”,种种因素,加大了外界的猜测。
执行策略,开始摇摆
盒马之于上海,有着非凡的意义。至今,仍然有很多用户惦记着,疫情期间全靠盒马送货上门。
但今年以来,有老用户叹息盒马变了。
“货架上好多自营产品,也不知道好不好。这个X会员的权益优惠也开始限额。”上海用户小杨在感叹落差的同时,也直言续费没有意义。
因为特价也不再是会员的特权。2023年10月,盒马宣布启动折扣化变革,线下门店5000多款商品降价,还设置了“线下专享价”专区。盒马CEO侯毅表示,未来盒马的KA商品是市场价7折,自有品牌、临期商品分别是市场价的5折和3折。在此背景下,盒马加快了盒马奥莱店的开店速度。
曾几何时,盒马坚定的会员店模式似乎已经被证伪。2023年12月,盒马取消了会员卡付费业务。根据盒马披露的数据,上线于2019年的付费会员业务,有300万会员,每年能贡献5.88亿元的营收。为何要砍掉这部分收益,盒马没有对外解释。在调高配送门槛后,盒马又开始在三座试点城市宣布多款商品降价。
按照盒马的算法,用户买到了实惠也就等于赚回了运费。只不过,运营的压力传导到了供应商和运营侧,品控成为最大的考验。毕竟,用户体验才是根本,没有了体验也就没有了根基。
“我在这个行业做了20多年,可以说盒马的执行标准是最高的。盒马如果做不好质量和体验,其他的品牌就更别提了。”一名盒马老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物流是盒马的核心,但成本太高也是不赚钱的主要原因。之前,盒马依靠阿里巴巴的输血,整个BU绩效在内部也可圈可点,一度评分达到4分。从2021年起,阿里巴巴开始要求盒马自负盈亏,内部开始产生一系列变化。
另有北京区域员工透露,公司从18号开始宣导降薪的,从26号开始实施。一些员工开始转第三方外包了,陆续在执行。
盈利压力下,时间不多了
3月6日,盒马官方了回应“各地盒马撤柜关门”的消息。其表示,由于物业合同到期和个别商场不景气等原因,今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会关闭6-7家门店。“我们也正在附近寻找更优秀的物业,承接消费需求。今年盒马计划新开70家门店,同时有超过360家门店在正常运行中。”
眼下,盒马也陆续在长三角开出新店。在外部消费复苏并不理想的当下,想要回到盈利轨道对盒马来说,至关重要却也更加不易。传统商超巨头面临的经营困境,早已成为行业共识却也难以扭转局面。闭店,也是断尾求生的举措。沃尔玛、家乐福已不约而同做出选择。仅2023年,沃尔玛大卖场业态在中国市场就有至少15家门店关闭。
3月1日,联华超市发布盈利警告,预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年度净亏损约为7.5亿元至8.5亿元。亏损主要原因来自于安徽、江苏地区部分闭店产生的损失,以及因市场环境导致零售行业,普遍出现的门店来客下降等诸多因素,导致业绩和销售额有所下降。
独善其身变得艰难。凯度消费者指数报告指出,大卖场在2023年销售额加速下滑,在整体市场中的销售份额降低1.8个百分点。2024年大型业态将继续面临巨大的冲击,唯有通过商品差异化、供应链优化、创建特色门店、精细化运营等变革,才有机会在激烈的全渠道竞争中得以生存。
阿里巴巴已感知到寒意。2024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蔡崇信在财报会议上回应“阿里退出实体零售”传闻时表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他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阿里退出也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一说,只有新零售。”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振臂一呼为新零售摇旗,言犹在耳。近八年来,新零售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它不仅获得了大众认知,也成为其他巨头跟进的航向。
而在投资圈看来,此时要找到合适的可接盘对象也非易事。是否只有出售才是最好的选择?答案尚不明确。盒马CEO侯毅在试图找回初衷,“中国零售业被互联网带进坑里了,先是官网再是商城,然后是B2C、后来又做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最后,又来了一个全面数字化,所有东西都不是围绕消费者本身创造价值的角度去创新,而是为了销售方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他看来,数字化是个好东西,但数字化解决不了客户价值的问题,零售业归根结底要回归到产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