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依农 上海报道
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创三个月新低
4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6.1,预期为45.7,不及前值46.5,创下三个月新低,尚未能重返50点以上的扩张区间。此外,德国、法国、意大利也陆续发布了3月制造业PMI终值。如何解读欧元区的制造业PMI数据?是否需要尽快开启降息以应对经济疲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颖婷
德国制造业不佳影响欧洲工业回暖
李颖婷:4月2日,标普公布了欧元区及部分成员国的PMI,核心成员国的表现明显分化。3月,欧元区PMI为46.1%较2月小幅下降0.4个百分点,企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信心有所下滑。在核心成员国中,3月西班牙和意大利PMI分别为51.4%和50.4%,高于50%的荣枯线水平,处于扩张区间;法国PMI于2月创11个月以来新高47.1%,3月值降至46.2%但仍好于2023年平均水平;德国PMI自2022年7月以来一直处于荣枯线以下,2023年下半年虽有所回升,但2024年2月、3月连续两个月下降,从1月的45.5%降至41.9%,创5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由此可见,德国作为欧洲工业大国,其制造业表现不佳是影响欧洲工业生产回暖的重要原因。在德国制造业中,汽车和机械制造分别占制造业总产值的20.4%和12.5%,是德国的支柱产业,但上述两个行业都对能源需求较大。近年来,能源价格波动推高德国工业生产成本。从德国统计局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来看,德国能源密集型工业生产指数从2022年1月的99.6降至2023年1月的86.3,再降至2024年1月的82,相关工业产值一路下滑。未来,俄乌冲突预计会持续影响能源供应,红海危机可能将影响欧亚航运,使德国工业生产与贸易继续承压,这也是市场对德国制造业信心不足的原因。
欧央行6月首次降息概率较大
李颖婷:经济增长表现和通胀走势都是影响央行利率决策的因素。
经济表现方面,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经济规模占欧元区GDP的70%以上,这些核心成员国的经济表现基本已经体现在了PMI走势中。西班牙经济增长较好,法国和意大利经济保持小幅,是拉动欧元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而德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制造业持续低迷的情况预计会延续,拖累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在此背景下,欧洲央行降息对于刺激消费、投资增长以及从需求端加快经济复苏,有着重要意义。
通胀方面,2月,欧元区调和CPI同比上涨2.6%;德国、法国和西班牙等核心成员国的调和CPI同比分别上涨2.7%、3.2%和2.9%,都接近2%的通胀目标;意大利的调和CPI同比增速更是下降至0.8%,回归到了正常水平。欧元区通胀整体呈下行态势,为欧洲央行提供了一定的降息空间,但一些核心成员国通胀率仍高于目标,预计高利率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欧洲央行6月首次降息的概率较大。
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
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将欧元区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由0.8%下调至0.6%,预计近期经济活动将保持低迷。整体来看,2024年欧元区经济复苏趋势几何?是否将迎来转折点?欧元区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
欧元区有望步入缓慢复苏
丁纯:我个人还是坚持原来的看法,预计今年整个欧元区将比去年有更多机会复苏,哪怕是缓慢复苏的一年。
现在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一是目前一些主要国家的经济指标不佳。另一方面,欧洲主要的大国,尤其是德国和法国,总体的经济增长要低于预期。此外,尽管通胀本身有所下降,但为了控制通胀,利率到目前为止,还是处在比较高的水平,而且央行还没有最后下决心降息。再加上此前由于俄乌冲突所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等等,实际上也对欧洲,尤其德法这样的一些大国,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了冲击。
这样的情况使得目前大家对后市的预期还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观望、低迷的状态。所以相关的投资、需求等都不太旺盛,刚刚出炉的这些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但是我觉得还是喜忧参半,后市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欧央行是不是能够及时下定决心下调相关的利率。
目前来看,一是刚刚提到的大环境背景下,地缘政治的问题仍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性。另外,最近欧洲的产业界也都在要求振兴产业,他们觉得正常的基础工业或者产业结构的转型,现在还是明显做得不够。尤其从欧盟层面而言,基础工业的支持或者产量相关的恢复,还需要做很多的这个工作。尤其是工业等等的恢复,其实需要去经历一定结构性的扶持。后续欧元区经济体是不是能够比较好进入复苏步伐,我觉得这也是很重要的相关因素。
如果结构性的政策支持能够到位,同时央行又能够更审时度势下定决心去降息,不排除会带来一定的机会,能够使得下半年开始有一定的复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
中国加快复苏或带动欧洲经济回暖
刘英:3月份多数欧元区国家的制造业PMI尚处于荣枯线50以下。其中,德国的制造业复苏还有一些距离。尽管德国去年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主要受益于欧元贬值没有日元多。从发展前景来看,欧元区经济还受累于乌克兰危机拖累。但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进程当中,特别是中国经济复苏回暖带来正面的溢出效应,也会使欧洲一些国家受益。
中国三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为50.8%。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制造业加速回暖,中国经济在政策的加力提效下正在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的引擎,带动欧洲经济的回暖,甚至在欧央行步入降息周期之后迎来转折点,我认为都是可期的。
德国经济疲态持续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近日发布联合经济预测报告,将2024年德国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1.3%大幅下调至0.1%。作为欧洲的经济火车头,德国经济前景是否乐观?受哪些因素影响?会否拖累欧洲经济复苏?
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
德国经济中短期内难见转机
朱宇方:近年来,德国制造业这块金字招牌好像忽然就不再那么闪亮了,变成一个问题重重的领域。我们简单来看一下德国的制造业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
第一个麻烦,无疑是能源价格带来的压力。德国能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而德国制造业是最大的耗能大户,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非常敏感。目前俄乌冲突给能源价格带来的短期冲击已经逐步消减,但德国的天然气和电力价格仍明显高于冲突爆发之前,而且至少从中期来看不可能再有明显回落。目前,德国化工、金属加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已经较之前下降了约五分之一,而且迄今没有回升的迹象。而能源密集型行业对德国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吸纳了德国约15%的雇员,研发和创新水平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而且往往处于价值链的起点,生产关键的中间产品,再由汽车和机械制造等德国关键行业进行深加工,是德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个麻烦,国际市场环境也给德国制造业带来挑战。首先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国家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其次是美国为了重振本国经济而推出的诸如《降低通货膨胀法》、《芯片与科学法》、《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等一系列政策法案,使德国这个出口大国的竞争环境恶化;再有就是全球市场需求普遍低迷。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德国还存在专业技术人才长期短缺、官僚主义严重、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面对数字化和AI等新浪潮,德国政界、经济界和民众的态度普遍保守,并没有很大的热情去寻找增长的新风口。事实上,德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已经连续多年呈现出下降趋势。可以说,是新老问题的叠加使德国制造业辉煌不再,而且至少从目前来看,中短期内并没有很大的转机。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施诗
记者:李依农
制作:李群 蔡于恬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曾昭发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