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宋豆豆 北京报道
2023年的激烈“内卷”将中国汽车产销规模“卷”到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的高度,而今年烈火烹油般的价格战再次上演,剧情走向愈演愈烈,在这一大背景下,合资车企坐不住了。
4月23日,广汽丰田2024款赛那正式上市,共推出9个版本,新车售价区间为28.48万~39.58万元,全系官降2.5万元。与2023款相比,新车最大的改变在于导入了E-Four电子四驱系统搭载E-FOUR,以及搭载8155芯片。
一周前,一汽丰田旗下MPV新款格瑞维亚上市,共发布7个版本,售价区间为29.98万~41.68万元,较现款车型降低了3000元~2.1万元不等,其中舒适版定价直降1.6万元,首次进入30万元价格区间。新款格瑞维亚的变化也在于搭载E-Four电子四驱系统以及新一代智能车机系统。
在外界普遍认为合资较弱的智能化领域,合资车企纷纷发力,比如依托现地化团队开发中国专属智能座舱,搭载8155高性能芯片提升车机算力,配备新一代智能车机系统支持CarPlay/CarLife/HiCar三大手机无线互联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车市增速放缓以及竞争加剧,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的浪潮正在从竞争日渐胶着的轿车、SUV市场逐渐渗透进MPV这一占比并不高的细分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2023年中国MPV市场销量为109.3万辆,同比增长15.9%,成为当年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相比之下,同期轿车和SUV增速分别为0.4%和10.4%。
不过,合资车企继续押注燃油MPV之际,自主车企开始发力电动MPV,一场合资与自主、燃油与电动的中高端MPV市场争夺战正在上演。今年3月,赛那以6730辆位列MPV销量第三,前两名分别为腾势D9 DM-i和别克GL8。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国内电动车市场,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因起步更早也拥有了先发优势,中国用户呈现出愿意为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付出更多资金成本的态势。
对于重度依赖燃油车的合资品牌而言,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比自主品牌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它们既要守住燃油车的底盘,又要尽快把新能源车短板补齐,跟进价格战也是其抢占市场份额的主要措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纯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崛起,对传统汽车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生产模式、市场竞争、供应链、就业以及能源结构等方面。“尽管日系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似乎未得到充分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地位。面对比亚迪等本土制造商日益激烈竞争,日系车企如何稳固并拓展自身的市场地位,是一场对智慧与实力的考验。”
过去一段时间,日系合资品牌在华零售份额起伏不定,低谷时仅为16%左右。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50万辆,同比下降8%,环比增长49%。其中日系品牌零售份额降至13.8%,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针对现在中国燃油车市场份额缩小,以及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扩大的情况,我们会急速采取措施去应对环境的变化。”有合资车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目前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一是必须快速应对新能源车市场份额扩大的现状;二是针对降幅扩大的燃油车销量,要考虑是否在生产力方面做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