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不断提价之后,快消外资巨头在销售额上迎来小幅增长,但这并不足以成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近日,宝洁(P&G)公司发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2024年1月1日-2024年3月31日)财报。财报显示,公司Q3净销售额为202亿美元,同比增长1%。剔除收购、资产剥离和外汇影响的有机销售额增幅为3%,略低于分析师的预期3.7%。
在涨价策略的助推下,宝洁净销售额有所增长,北美市场营收占比过半。不过,在大中华区,宝洁该季度有机销售额同比下滑10%,其中高端护肤品牌SK-II销售额下降30%。
连续两个季度高比例下跌,令SK-II陷入危机。宝洁今年1月公布的Q2财报指出,因为市场疲软、SK-II等日本品牌处于不利位置等问题,其在大中华区有机销售额下滑15%,SK-II在华销量下滑34%。SK-II如何应对?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并未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问询。
与宝洁同样遭遇难题的还有另一巨头联合利华。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全年营收总额同比下降0.8%至596.04亿欧元,基础销售额(USG)增长7%。
微增的销售额,也靠产品涨价实现。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美妆市场增量由超高端和经济品牌的销售增长驱动,而中间价位段的市场份额则受到挤压。美妆产品均价700元以上的品牌组在2023年国内销售增长幅度为8.3%;产品均价350-700元的品牌组下跌12.2%。
后疫情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消费力强的消费人群继续追求高阶产品,审慎型消费者则进行消费降级。中产人群中,购买高端产品的一部分消费者将预算转向经济型品牌,因此经济品牌则更多接了上一级降档的购买力。
在新的趋势下,老牌巨头们能否穿越周期?
美容业务净利润下跌
从财报里分析宝洁各个业务板块的涨跌,也不尽相同。除婴儿、女性和家庭护理外,美容、理容、健康护理等部门净销售额呈增长,但美容和理容业务存在增收不增利。
这个板块旗下包含了SK-II、OLAY、潘婷、海飞丝等知名品牌。
2024财年Q3,板块净销售额为35.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7.03亿元),较上一财年同期增长2%;净收益下跌3%至5.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50亿元)。该部门中皮肤和个人护理业务的有机销售额下降,主因是SK-II的销售额下降,部分被个人护理创新带来的销量增长所抵消。
此外,理容部门净销售额增加3%至15.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1.43亿元);净收益为3.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94亿元),较上一财年同期下跌2%。值得注意的是,销售额的增加,同样得益于其在拉丁美洲和欧洲的提价策略。
当净收益连续三个季度下降,宝洁会采取何种策略?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宝洁高层称当务之急是要在中国恢复业务增长,全力以赴加快SK-II在中国的增长,“我们只需挺过在中国的这段时期。同样,我认为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但这需要时间。”
即便业绩低迷,SK-II的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其爆款王牌产品“神仙水”涨幅约为3%~4%。然而,消费者似乎并不买单。有多名SK-II用户反映,SK-II在上海频繁撤柜,其中不乏位于上海市中心核心商圈的商场。
对此,SK-II相关人士此前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近三年来,SK-II的柜台覆盖情况稳定,不断提升线上线下消费者服务体验。SK-II会定期更新门店与专柜的布局,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级、更卓越的护肤零售体验。”
只是,市场上层出不穷的竞品和新品,留给SK-II的空间或许并不多。
2024年第一季度,一批国际美妆品牌加速入华。天猫国际数据显示,品牌入驻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5%。其中,欧洲和韩国成为一季度国际美妆品牌数量增长最快的两个区域,欧洲美妆品牌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0%,韩国比去年增长56%。
“成分护肤、功效为王仍然是今年美妆行业的重点趋势,一些在国外发展成熟但是在中国体量较小,有海外拓展空间的品牌会加速引进。”天猫美妆一名运营人士透露,线上会特别看重具备当地特色,有特别优势的品类。
分析人士认为,传统外资高端护肤品牌都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产品的创新速度较慢,对年轻群体的吸引力也不足。此外,外资品牌的光环逐渐淡去,高端品牌的溢价能力已不如从前。加大创新力度,重新赢回消费者信任面临考验。
调整布局
SK-II业绩难以止跌的同时,宝洁在美妆领域也面临挑战。2022年3月,宝洁宣布重回高端美妆市场,并在美容部门下设分管的专业美容部门,通过收购和精细化运营来拓展高端线的品牌矩阵。
其收购的高端护发品牌Ouai、益生菌护肤品牌TULA、天然护肤品牌Farmacy和纯净护肤品牌First Aid Beauty等中高端美妆品牌纳入专业美容部门。这些品牌大部分通过天猫国际进入了国内市场,但根据运营情况不同,宝洁也进行了调整。
2022年12月,宝洁旗下高端护肤品牌Snowberry关闭了天猫官方旗舰店;去年4月份,宝洁关停进入中国仅2年的高端美容仪品牌OPTE。9月份,First Aid Beauty宣布关闭天猫官方旗舰店,抖音平台旗舰店商品也被清空。近日,汉高宣布已与宝洁集团签署协议,将收购沙宣品牌及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
剥离一些非主营品牌,凸显了宝洁集团深耕高端的决心。宝洁CFO安德烈·舒尔滕(Andre Schulten)指出,“我们看到大中华区的整体销售趋势逐月有所改善,但预计还需要一两个季度才能恢复增长。”
他对外表示,宝洁将近年的广告支出提高了14%,增加了至少3.6亿美元。“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需求仍然非常强劲,这是本季度和前几个季度的强劲营销投资的成果,团队在本季度取得强劲的毛利率增长,将使我们能够在今年剩余时间和明年保持充分的营销投资,这也是宝洁未来的计划。”
提高营销投入的策略能否奏效,依然有待观察。宝洁在中国面临的产品、渠道、形象“焕新”困境,也并非孤例。
尼尔森IQ中国零售洞察与分析负责人李文和表示,疫情后,中国消费者的价值观出现了显著变化,其对快消品市场的产品与价格的期望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消费趋向于理性及健康,快消零售市场进入“性价比时代”,随着整体市场增长放缓,消费降级和跨品类消费将继续成为消费者的主要省钱策略,这对快消品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挑战,快消企业需要学会在新增需求下降的情况下抢占竞品份额,并从消费者的新关注中寻找增长点。
伴随美妆渠道变革,经济型品牌率先恢复正增长,超高端市场抗压能力显然优于高端和终端品牌。SK-II能否力挽狂澜,正考验着宝洁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