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要从厘清“中央和地方关系”转向“政府和市场关系”

2024年04月30日 19:2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岳上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岳上媛 北京报道

财政是实现国家治理、满足公共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2024年恰逢“分税制”改革推行30周年,同时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新阶段,中国财税体制改革该走向何方?

4月27日,第六届政府与市场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在会上指出,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不是预算、税收甚至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一个系统性和全面性的改革。回顾历史,30年前的“分税制”改革本质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当下新一轮财税改革或更应聚焦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

财政“紧平衡”需注重支出结构与收入质量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马海涛表示,当前中国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刚性支出压力不减,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凸显,财政运行仍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紧平衡”状态。

财政部公开数据,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77亿元,同比下降2.3%,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业缓税入库抬高基数、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减税政策翘尾减收等特殊因素影响后,可比增长2.2%左右。 分中央和地方看,一季度,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805亿元,同比下降6.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5072亿元,同比增长1%。

马海涛指出,应合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及其调整力度,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指引,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具体来看,要合理界定政府规模,避免政府支出责任的不合理扩张,明晰政府支出领域与方向。

去年底国务院发布《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12个重点省份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管理,提出在地方债务风险降低至中低水平之前,严格规范控制新建与在建投资项目,以此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在4月22日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接下来将指导地方合理把握专项债券发行节奏,优化政府投资节奏和力度,指导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

另一方面,马海涛指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时,要同时关注收入与支出。而收入方面则必须要考虑统筹问题,包括强化横向各类资金的统筹,即加强“四本预算”统筹;强化纵向各级资金的统筹,即纵向政府间财力向上统筹;强化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统筹。

此外,在收入方面,还应注重优质税源的涵养,积极拓展财政空间,全面推进地方财政可持续能力建设,提升财政应对各类突发性风险的综合能力。马海涛认为,当下应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质量问题,尤其是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的关系,前者的地位和阻力更大。

突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任务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85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教育支出10436亿元,同比增长2.5%;科学技术支出1938亿元,同比下降4.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12亿元,同比增长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08亿元,同比增长3.7%;节能环保支出1223亿元,同比下降2.4%;城乡社区支出5614亿元,同比增长12.1%。

马海涛解释称,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体现为新要求和新使命,新要求首先是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核心问题。财税就是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包括助力科技自强、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数字经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等等。

以环保领域为例,当前国内只有2018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应对发展形势,绿色税制的完善也迫在眉睫。马海涛指出,针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议题,当下的税收调节仍然较弱,财税改革若要真正体现绿色低碳,必须要保证多税种、多环节、多项,同时还要将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

此外,在财税上体现新要求还涉及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问题、增值税链条问题,以及讨论较多的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问题。马海涛表示,地区消费能力差距会导致消费税的税负不均衡,下一步应继续完善消费税制度,强化调节引导作用,稳步扩大征收范围,分批后移征收环节。

马海涛认为,下一步改革应更加关注科技、教育、民生等关键领域,一是支持科技强国战略,二是支持教育强国战略,三是支持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领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