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哪家强”? 院士专家来解答

2024年04月30日 22:3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北京报道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之一,脑机接口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深度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也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4月25日-29日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也将“脑机接口”作为重点议题。

简单按照开颅与否来看,脑机接口分为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两种。21世纪经济报道从“脑机接口创新发展与应用论坛”上了解到,目前侵入式脑机接口主要在医院临床使用,特别是用于治疗癫痫,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且已有成功的实际临床案例。而非侵入式的脑机产品,多用于改善心理疾病、睡眠或监测疲劳驾驶等的应用,被给予很高的商业化希望。

对于侵入式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各自的优缺点,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医学家赵继宗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二者各有优势,“侵入式脑机接口将芯片直接贴在大脑皮层上,接收到的信号精度高,但需要开颅。虽然现在开颅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实现,创口可能只有一两厘米,但放入人体的异物会导致免疫反应,时间长了电极会被包裹导致信号失效,也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电极在可穿戴的帽子上,信号强度不如侵入式的,但不用开颅。这两类技术都在各自克服自己的问题,不断向前发展。”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高小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脑机接口大概也可以分为有创、微创和无创的技术路径,在有创方面,马斯克团队的全植入系统具有相对优势,具有相对优势。在微创方面,中国属于与国际并跑;在无创方面,国内开展的研究历史相对较长,属于国际第一梯队,甚至部分领域已经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关村论坛上的十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就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北脑二号”,填补了国内高性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空白,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猕猴对二维运动光标的灵巧脑控。该技术难题的突破,为更自然、更灵活的新一代神经假肢的开发等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侵入式与非侵入式就像是桥和隧的问题,这两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短板。”天津大学副校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执行主任明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从产业化进程上来说,非侵入式肯定是要早于侵入式的,主要就是安全、便携以及在使用人群都具有更加广泛的优势。从长远看信号采集质量的差距不是根本性问题,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实现全脑的监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骨头”的问题。

 “过去十几年之中,非侵入式可监测的精度实现了大幅度跃升,信号质量的问题不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可以被材料技术、感知技术的进步协同推动。要冷静理性客观地看待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条路线,他们都在向着克服短板、发挥长处的方向改进,两者殊途同归,最终一定会顶峰相遇。”明东说。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