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果 成都报道
成都即将出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支持政策,以加速氢能产业在本地的发展。
5月13日,成都市经信局召开氢能产业座谈会,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上述消息。
当下,成都正在谋建“绿氢之都”,这提法表明成都不会仅聚焦于氢能的某一产业,而是要全链条发展,在推动成都新型工业发展的同时,探索氢能从示范应用向大规模市场化商用转变的路径。
近期,成都在氢能产业上动作频频,其中一个重要信号是,成都将氢能产业纳入今年新增的两条重点产业链之一,而目前成都的重点产业链达到30条,氢能产业链的加入,表明了成都做大做强该产业的决心和态度。
成都市经信局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处处长郑学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成都的氢能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七,希望通过强化政策的集成支持、招引龙头企业落户、推动本土能源企业转型等方式强链补链,在2026年实现排名上的较大位次上升。“除即将出台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支持政策外,成都还将在今年内发布全方面支持氢能产业的政策,如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业生态等方面。”
现实是,我国的氢能行业尚处于市场化的初期,目前主要通过示范应用模式进行市场化推广,尚未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这一情况也促使国内多个城市进行探索,除成都外,上海、广州、佛山等城市都对氢能的发展有系统性布局。
成都面对竞争,提出基于已经初具规模的“制储输用”产业链来加快发展。在上游制氢环节,目前成都拥有四川华能、亚联氢能、莒纳科技等近30户企业,产品涵盖工业副产氢、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以及天然气制氢装置、电解槽、电极片等装备。中游储运加注环节,拥有中材科技、四川空分、厚普股份、四川金星、金克星等30余户企业,产品涵盖气/液氢储罐、加氢机、氢压机、运氢车辆、氢阀门等。下游燃料电池及应用环节,拥有东方氢能、荣创新能、亿华通、成都客车、重汽王牌、纵横大鹏等40余户企业,产品涵盖车用/发电用燃料电池系统、电堆、膜电极、双极板、催化剂,以及氢燃料公交车、中重卡车、无人机等。
成都在发展氢能产业上具备三方面优势。第一是成都能源工业基础较好,如东方电气等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能够快速的投入氢能领域的研发和生产。第二是产业本地化已初步聚集成势,如已聚集东方氢能、厚普股份、中材科技、荣创新能等100余户氢能关联企业,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大连理工成都研究院等10余高校院所,拥有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槽、氢阀门等30余个氢能关键产品。第三是是成都氢能市场应用示范开始时间较早,如氢能源汽车在经过数年的运行后,其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已经接近于柴油发电机,此外氢能源汽车已经在成都大运会等场景进行了示范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氢能是在近期升级成为成都市的重点产业链,但氢能产业不是单打独斗,而已经初步形成和其他产业的有机耦合、协同发展。郑学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成都其他的重点产业生态圈中,包括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都需要氢能,其中成都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对高纯度氢的需求量突出,这创造了不同产业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
此外,由于成都并未入选前两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名单,下一步成都计划和重庆联合申报第三批示范城市,争取在2026年推广应用3000辆氢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