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需求和供给错配 谁来破解3亿老人养老难题?|养老金融「深样本」①

2024年05月15日 16:4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曹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目前,中国老龄化进程按下“加速键”,养老焦虑持续蔓延。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一群体达到2.97亿人,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

“中国老龄化进程较快,但服务和资产储备还没有跟上。”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认为,在养老市场供给端,每千人的养老床位不足、护工专业水平和数量欠佳、养老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凸显,养老群体的核心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

这些养老供给端的现存难题如何破解?从国家到地方,从养老机构到保险行业等,都在持续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养老床位、专业护工等资源不足,养老需求“散点化”

“目前养老市场的痛点非常明显,还是需求和供给上的错配。”平安健康董事长兼CEO李斗说道。

先来看一组数据,一是中国每千人养老的床位,灼识咨询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约为39张。

“中国每千人养老的床位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是完全不满足的。老年人真正需要被照护的阶段是失能和半失能,这时候需要大量精力、财力,但专业床位是不够的。”杨铮直言。

其次,从业人员的供给远远跟不上居家养老市场的扩大。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数据,目前护理相关从业人员只有50万名。然而,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达到600万名,并且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这一数据缺口呈扩大趋势。

“十年前我刚关注这个行业时,老年人护理行业的从业平均年龄是40-45岁。十年后的现在,这个平均年龄变为了50-55岁。”平安居家养老康复护理专家缪玉玲曾告诉记者。

除上述养老资源紧缺外,在需求端,李斗认为“老人的需求是很散点的,养老服务就是要把无数的散点整合起来。”

随着生命周期、年龄变化、结构变化等,老年人群体的需求不断演变。平安寿险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介绍称,比如退休55岁+的人群,主要需求是生活娱乐,对于文化、生活,社交、外出、旅居、疗养需求较大;65岁+人群,慢病逐渐显现,对这类人群,慢病长期管理、定制化急救方案以及线下及时就医非常重要。

到了75岁以上,身体机能逐渐退化;80岁以上,重度失能率已经达到6%,85以上达到10%以上,这类人群需要很多失能介护专业服务,康复和心理辅导等也需要跟上;85岁以上的人群,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比例高达32%,对这类人群,失智照护的需求非常的凸显。

因此,针对上述需求和供给错配,养老需求“散点化”等问题,养老市场各参与方都在推动多元服务整合、服务标准统一等工作。

服务标准参差不齐,需整合养老“散点需求”

“现在中国医疗健康养老的行业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服务标准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定价标准,也没有在全国范围内一两个领先的头部企业能够给大家带来有足够好性价比、质量放心满意的服务。”这是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的观察和分析。

例如在护理和康复行业,记者观察到,仅少数头部供应商有自己的标准、系统、智能技术,但还有很多小型供应商,没有资金实力去建设系统、培训服务人员、建设标准,往往依赖于服务人员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供给的差异性其实很大。

针对上述问题,最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都在陆续开展、参与养老市场相关服务标准的建设。

例如,2024年4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科技部、民政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提出“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标准”;早在2023年4月,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其中多项标准涉及养老服务领域。

作为养老市场的主要参与方,保险机构也动作频频。据介绍,在去年10月,为更精准地解决护理资源短缺、服务质量参差痛点,中国平安融合了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及行业内产学研专家,共同发布居家养老“护联体”,并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

据李斗介绍,相较于"无忧护"上线前,享受相关服务的客户人次显著提升,同比增长超200%。另外,服务响应快速,接单效率大幅提升,接单时长同比缩短64%,

今年,平安还推出了“住联体”,帮助老年人改善居家生活环境。记者了解到,后面平安还将推出"医联体"及"乐联体",打造平安养老服务四联体。

但有了标准以后,标准如何交付?如何将标准化服务产品化?有了产品以后,又怎样确保监督体系的存在,能够使得产品和标准相吻合?这是又是进一步的养老服务供给难题。

对此,李斗举例称,“护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和北大康复医院和中华康复医学会,把到家护理28个产品标准化,加上平安科技的支撑,通过快捷的现场或线上评估,就能够根据客户需求匹配产品,”

将个性化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可视化,把需求翻译成标准、把标准放在系统上,让老人能在系统上看到。“发挥平台整合资源的能力,做好刚需产品的标准,再进一步把标准产品化,让产品更有竞争力。”李斗总结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