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生育率下滑,人才落户“松绑”带来常住人口增长

2024年05月31日 17:3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柳宁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日前,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发布了《2023年上海市人口监测统计资料主要数据汇编》,2023年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上一年这一数据仅为0.7,此次再创新低。

再看上海核心城区,2023年,上海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静安区、普陀区、虹口区等地总和生育率均已跌破0.5。

总和生育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一个地方的总和生育率,至少应达到2.1才能维持人口规模不减少,国际上一般认为1.5是“高度敏感警戒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

不过,在生育率持续创新低的情况下,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量却在持续上升。2023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长了11.56万人,同比增幅0.5%,创2015年以来新高。

在受访专家看来,上海0.6的生育率确实已经非常低,人口自然增长负增长趋势很难加以干预,上海下一步的人口政策方向重点不是大力鼓励生育,而是增加人口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口来到上海,也需要做好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各项解决方案。

低生育率与深度老龄化

2023年,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继续创新低。不过与此同时,2023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比上年增长了11.56万人,同比增幅0.5%,创2015年以来新高。两项数值“一高一低”之间,体现了上海人口变化的趋势:低生育率与高机械增长。

0.6的总体生育率意味着什么,这反映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哪些趋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上通常将2.1视为世代更替水平线,而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

“从人口结构角度看,上海0.6的生育率确实已经非常低,人口自然增长负增长趋势很难加以干预,如果没有人口机械增长,上海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难以想象。”李健说。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年上海全市总和生育率为0.6,从国际范围看,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生育率下降是一个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从人口结构看,0.6的总和生育率意味着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综合社会负担非常重,城市自身发展难以实现较为健康的人口结构。”曾刚说。

去年上海常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主要人口增长来自于机械增长。“去年常住人口增长11.56万,结合上海去年的死亡人口计算,实际上去年上海外来人口流入预计在20万以上,从人口机械增长来看是一个非常好的水平。”李健说。

除了国内的人口流入,李健观察到,今年以来在上海的外国人明显增加,“这是个好现象,上海有自己独特的环境吸引外国人口和海归人才,在医疗和国际学校的优势明显,一些人可能在上海周边的城市居住、工作,但只要涉及子女教育、文化消费等内容,还是要回到上海。”

人口机械增长背后的系统因素

上海持续吸引人口流入,背后有哪些关键因素?

在李健看来,这与上海放开人才落户有一定关系,尤其是落户后人口可以享受上海的各项公共服务,而上海的公共基础服务在全国城市中领先。其次,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风向标,上海常住人口增量明显,说明当前上海的经济形势不断趋好,就业和产业发展在恢复。

“人口进入城市发展,主要是需要就业和生活空间,整体看,上海经济在回暖,就业机会有改善趋势。同时,上海正在提供保障房,保障人口的居住空间,加上逐步降低人才落户门槛,这些系统因素综合带动人口流入。”李健说。

李健预计,上海还会继续放松落户门槛,尤其是针对人才落户的门槛,需要结合高考制度、社保规则方面出台更细致的规划。

不只上海,长三角都面临老龄化问题,人口机械增长成为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根据《2023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末江苏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万人,增长0.1%。

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浙江全省常住人口为6627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6577万人相比,增加50万人。

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21万人,比上年减少6万人,同七普的6103万人相比,共增加18万人。基于安徽的“强省会”战略,合肥成为人口增量“黑马”,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达到985.3万人,相比2022年增加了21.9万人,增幅为2.3%。

未来,城市应对老龄化,需要做好哪些事情?

目前,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主要通过机械增长的方式增加常住人口。因此,曾刚认为,上海下一步的人口政策方向是增加人口吸引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口来到上海,也需要做好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各项解决方案,提升对老年人的照护服务。

目前,我国人口流入地和人口迁出地之间的协同合作还需要更好的机制支撑,需要在两地之间形成新的平衡。

曾刚认为,上海在人才政策方向明确了思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例如总体上放开绿色通道,降低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的门槛,同时逐步减少积分落户的年限,上海5座新城也进一步放宽落户门槛。

上海的5大新城中,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地处上海西部,是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3个新城;奉贤新城则是面向杭州湾的新城;浦东南汇新城则是依托自贸区的新城。

2023年5月,上海优化人才落户政策,落户政策扩展至15所在沪的“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本科毕业生,在5个新城就业,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

此外,曾刚认为,未来应当让城市发展突出产业、教育等优势,让更多市场化因素真正成为提升人口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上海不仅应当吸引周边城市人口流入,还应当在吸引国际人口方面发挥国际大都市的作用。”

曾刚认为,通过长三角一体化、都市圈同城化可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上海资源和周边地区分享,弥补城市间协同的短板。目前,城际铁路等长三角城际间交通对城市协同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加大地区合作,增加都市圈人才吸引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可以让不同层次人才在城市圈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增强都市圈整体对外的人口吸引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