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也卖不动了,高端国货迎来机遇期?

2024年06月03日 19: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高江虹
性价比浪潮吹到奢侈品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贺泓源 实习生 张亿珍 北京报道

性价比浪潮还是吹到了奢侈品圈。

最近,博柏利集团发布截至3月末的2024财年年报显示,该财年,其营收下滑4%至29.68亿英镑。

分地区看,当年,博柏利亚洲市场收入下跌1%至12.86亿英镑。在2024财年第四财季,博柏利亚太地区同店销售额大幅下滑17%,中国内地市场下滑19%。

事实上,在华遭遇营收压力的不止博柏利一家。Meritco数据显示,4月,卡地亚销售额同比下滑21.3%,梵克雅宝同比下滑24.0%,古驰同比下滑40.1%,博柏利同比下滑54.1%, 华伦天奴同比下滑56.2%,巴黎世家同比下滑57.7%,葆蝶家同比下滑58.0%,范思哲同比下滑65%,圣罗兰同比下滑66.1%,Prada同比下滑67.1%,浪凡同比下滑68.7% ,蔻依同比下滑94.5%,发发奇同比下滑95%,Brunello Cucinelli 同比下滑96%。

而这对国产高端品牌似乎是种机会。

海外品牌遇冷

这不是近年来第一次奢侈品业绩预警。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降速”、“常态化”和“行业寒冬”等词汇就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对品牌财报的描述中。

2023年第三季度,奢侈品领头羊LVMH集团业绩就低于预期,引发股价动荡,“奢侈茅”爱马仕增长降速更是“坐实”了此前人们对全行业成绩下滑的猜想。在2024年初,博柏利发布不理想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后,其股价暴跌,也拖累了整个行业。

在追求性价比成为市场潮流时,奢侈品大牌们还在不断提价——或是为抵消因销量下滑的业绩,或是为继续打造高端形象,巩固客群。此前,历峰集团刚刚公布了2024财年业绩报告,同时宣布梵克雅宝CEO就任集团CEO,而该品牌就将于近日上调部分商品售价,中国市场涨幅高达11%。

当追求性价比成为一种风潮,海外品牌提价是否会给国内品牌更多机会?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性价比和品牌高端化并不是相对的,性价比包含品牌性价比、产品性价比、服务性价比、稀缺性价比等多个维度,越大众化的消费越在意产品性价比,越高端化的消费越在意品牌性价比、服务性价比和稀缺性价比。

中国品牌如果想获得国际奢侈品牌的客户,除了在产品上要不输于国际奢侈品牌外,也要在品牌形象上进一步提升,在服务上更具优势,充分发挥中国品牌服务网点多,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特点,并且提高团队品牌运营的专业水平,变劣势为优势,才能拥有一定机会。

换言之,在中国消费者悄然发生变化的同时,中国品牌应在高端领域不断深耕,尽量巩固客群,才能和海外品牌争夺高端消费群体。

国货优势扩大?

“国际奢侈品品牌定价本身就过高,在部分高端消费者需要回归 ‘性价比’时,就是我们的机会。毕竟从产品上,我们有着优势。”有国内知名高端服装品牌创始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另有头部运动品牌研发负责人表态则更直接,他指出,现在国际大牌仅剩品牌和营销优势。但他们也都认同,市场正在走向存量,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在更为大众化的美妆和护肤品赛道上,国货的优势确实更为明显。《2023年中国化妆品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国货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达50.4%,首次超过外资化妆品品牌。

在2023年全年线上销量排名前20的品牌中,国货品牌占7席,外资占13席。国货品牌排名前5的依次是珀莱雅、薇诺娜、韩束、欧诗漫和自然堂,除自然堂外均有正增长。而反观排在前列的国外品牌,欧莱雅、雅诗兰黛和SK-II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国产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在不断攀升。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商务部等部门也出台具体举措,部署2024年着力做好国货推广等。此外,据麦肯锡中国的消费者调查,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的高度认可。性价比、民族自豪感、高品质和创新是中国消费者选择本土企业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也在继续增长。普华永道此前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显示,中国个奢市场将在海南“封关政策”的利好下稳定攀升,预计至2030年中国将以1480亿美元市场规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个奢市场。另一咨询公司贝恩的研究也指出,2023年中国内地消费者消费量占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22%~24%,中国内地市场占到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量的约16%。

高端品牌修炼之路

虽然美妆领域正在蓬勃生长,但从当前中国国内高端品牌的整体布局情况来看,恰是垂直一体化的珠宝零售商格外突出。在德勤《2023年全球奢侈品力量》的榜单中,共有11家中国企业,其中周大福珠宝排名第7,同比上升1名,年销售额上还超过了爱马仕,老凤祥、中国黄金、周生生、周大生和六福集团也进入了榜单前50名,代表着中国高端品牌的第一梯队。

周婷指出,黄金是品牌消费比较薄弱的产品类别,美妆消费目前也大众化趋势明显,而服装和箱包则是品牌化消费比较凸显的品类,更容易暴露中国品牌的劣势和不足。

据要客研究院数据,目前,中国高端市场已经形成,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周婷表示,为了满足高端消费者需求,品牌高端化是所有中国企业的必然选择,而出于专业度不够、传播和渠道资源不足等原因,中国品牌高端化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中国成衣品牌高端化机会巨大,正处于非常难得的一个发展窗口期。中国箱包服饰品类则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想要提升,首先要解决中国企业家的意识问题和团队的专业问题。

西交利物浦大学教授郭剑光也指出,他与国内多个品牌高管交流过,发现很多中国老板并不懂得如何做品牌,有些会用“聪明”讨巧却缺乏长久性的战略以及前瞻性布局。

瞄准高端,并非价格的高端,而是不断提升经营模式、文化价值、品牌内涵等附加值,在全品类领域实现高端化,不做“瘸腿”的品牌。这是一条修炼之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