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汽车论坛|王传福、李书福共话新质生产力,车企向上还需迈过几道坎?

2024年06月08日 14: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巩兆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重庆报道

“卷”中破局,激发新质生产力,探索中国汽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

6月7日,“2024中国汽车重庆论坛”进入第二天,再度集聚多位“车圈大佬”,汽车行业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议话题。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长安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江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齐聚,共话汽车行业寻求高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渴望在“卷”中破局的车企,究竟还要不要继续“卷”下去?在电动化转型不断加速的过程中,行业原有的巨大产能如何合理、有效地转换?激发新质生产力,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品牌向上还须迈过几道坎?上述六位车企高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寻求高质量发展,“卷”还是不“卷”?

行业发展有喜有忧,寻求高质量增长的当下,车企必须直面“内卷”带来的压力、焦虑。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车企到底还要不要“卷”?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卷’的问题,‘卷’价格、‘卷’技术、‘卷’规模、‘卷’流量等。其实‘卷’是市场竞争的本质。”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只有过剩才竞争,竞争才能产生繁荣,“卷”是一种自然规律。

以家电、手机品牌竞争为例,王传福指出,通过十几年的优胜劣汰,中国手机品牌、家电品牌都只剩为数不多的几家,且都是世界级的,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因此,企业家不必焦虑,要积极拥抱、参与这种“卷”,在竞争中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与王传福持相同态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俊同样呼吁企业家“不要为卷焦虑,而要为新去卷”。

“如果一直把视角、角度放在‘卷’的动作上,可能真的很焦虑。先迈左脚还是右脚、先打流量还是先用流量,可能都是话题。最终‘卷’肯定有一种结果或者状态,可能是过度竞争带来的求同存异。”王俊个人期待行业“卷”出新要素、新内容。

事实上,这种“市场竞争论”与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本次论坛中提出的“良币驱逐劣币”观点不谋而合,强调了市场竞争的本质下,“内卷”的不可避免性,通过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推动产业的质变,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与之相比,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对于车市“内卷”的现状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在李书福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当前“内卷”程度全球第一,“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举世无双”,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健全,执法严格,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李书福强调,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国已经取得的电动汽车成果才能得到巩固,并受人尊重。

针对当前汽车行业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也曾在本次论坛中强调:“车企打‘价格战’,让利可以,让本不可取。”“企业目的是盈利,为国家做贡献。车企应该有大局格局,长期主义,而不是眼前去‘卷’。没有效益企业不可生存。”

车市“内卷”究竟是好是坏?“卷”到最终的结果究竟是企业共赢还是两败俱伤?尽管车企“一把手”们各执一词,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价格战”和“内卷”已经成为车市主旋律,市场因素驱使着车企顺势而变,在“跟还是不跟”的选择上,车企变得更加被动。

在寻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卷”向何方似乎更加关键。

对此,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表示,在“卷”的问题上,产品层面上要“卷”出价值;服务层面要“卷”出用户体验;产业角度来说要“卷”出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迭代。

以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为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产业变革大潮下,如何培育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技术、体系、人才方面的创新成为多位车企高管的共同答案。

江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翠兵提出,技术创新是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样将技术创新视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还有王传福,他指出,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的变革,实际上是技术的革命,技术是这场革命中主要的驱动力。

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有大量从事创新开发的人才,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涉及的电池、电机、电控、工程半导体等方面的人才,企业必须要重点培养。汇聚高精尖研发人员资源,才有机会给企业带来颠覆性的技术,才可以让中国汽车领域创造出更高的水平。

“人才要保障,研发团队要保障,这是一个企业搞新质生产力、搞创新驱动的根本。”王传福强调。

据其介绍,在各种技术的叠加下,比亚迪建立了高度垂直整合的平台,打破了很多行业之间的壁垒,在高度垂直整合的环境下协作,进一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在高度垂直整合的产业体系里面进行变革,构建自己的产业链,由此带来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王俊看来,汽车行业目前已融合了创新的生产要素,不仅需要钢铁、机械、石化等传统工业,更要延长供应销运融入5G、AI大模型以及数据要素,这将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全新动能。只有通过先进技术的搭载和赋能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态。

同时,新质生产力必须转化为可变现落地的产业成果,在实现技术上的闭环外,同步实现商业上的闭环,落脚到消费者可触摸、可感知、可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将先进的生产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结构,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最终体现。

聚焦当前技术竞争最为激烈的智能化赛道,张兴海对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即将进入中国一事发表了看法。在他看来,特斯拉FSD的引入,不仅是对现有格局的一次挑战,更是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的一次重大机遇,将促进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由智能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跃迁。

作为外资代表,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鹏表示,在行业公认的大变革期,综合新质生产力阔步向前,丰田也通过合资合作技术转移,为中国汽车工业培养大量人才,提升制造业的工艺水平,推动节环保技术的发展,谋求技术与品牌价值的有序提升。

技术升级、产品进化,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焦点并加速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当下,李书福坦言,电动汽车想要与内燃机汽车展开全价值链竞争,并取得全面胜利,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需要在很多领域持续寻求技术突破。

聚焦电动汽车产品,无论是续航里程焦虑、自燃风险挑战、高压漏电风险、基础设施配套、还是保险费率上涨、残值较低等,与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还存在许多可改善的空间,同样也是电动汽车企业及能源企业的商业机会。

“当今中国不缺造车的企业,欠缺的是有创新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欠缺的是有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欠缺的是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及具备原创能力的汽车公司。”李书福最后表示,想要通过发展智能电动化汽车产业的历史机遇,带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是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