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近年来,我国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当前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但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一定滞后性。
《2023中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多年来,监管部门持续致力于推进建设特殊资产的一、二级市场联动机制,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二级市场建设仍缺乏全国统一或区域统一的有效平台。
补齐这一短板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自2023年起,广州市就率先开启了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先行区的探索。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要求,广州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加速。
近期,广州市推出大湾区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简称“大湾区特资平台”),旨在为各类特殊机会资产提供“线上+线下”、全链路、全周期、市场化、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出“立足广州、服务湾区、辐射全国、走向国际”的综合性特殊资产赋能服务平台。
实际上,探索打造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先行区,只是广州深耕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其中一个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将致力于构建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新格局,打通特殊资产流转掣肘,全力提升特殊资产处置效率,助力防范化解经济社会风险,促进广州市高质量发展。以“在全国率先打出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广州品牌”为目标,广州市推动建立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机制。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
政府牵头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
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正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坚力量。
所谓特殊资产,泛指因经济周期、政策管控、信用违约、流动性折价、运营管理折价等特殊原因导致价值低估或需快速处置变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非银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不良资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低效无效资产及经营困难或发展存在瓶颈的企业资产等。
自上世纪末诞生以来,国内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已发展了20多年。目前,我国已形成“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 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 外资、民资机构(非持牌)”的多层次不良资产处置和交易市场。特殊资产管理行业也被看作是化解金融风险、疏通实体经济淤堵的重要渠道。
来自《2023中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当前,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有5家,银行系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有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共60家;非持牌民资机构尚未有明确统计,但数量远大于持牌机构。
从市场规模看,目前,我国特殊资产管理市场规模已达到万亿元级别。
监管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9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495亿元;不良贷款率1.62%;商业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为84.2%,保持在较低水平;全年处置不良资产3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资产管理行业将面临较以往更多的资产处置、资源配置、资本价值释放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有序良性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积极作为,不断探索有效的工作模式。例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自2023年起,广州市就率先开启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先行区的探索。2024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探索建立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的要求。
敢于先行先试的底气在于,广州市具有丰富的特殊资产行业资源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的优势。一方面,广州的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均位于全国前列,可为特殊资产行业提供大量机会。另一方面,在全国特殊资产处置市场中,广州是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已具有较为完善的特殊资产交易市场、特殊资产市场的参与方、多样化的产业链,以及特殊资产管理行业的专家及人才。
聚焦“五个一”工作任务,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那么,广州市将如何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广州市紧锣密鼓地推进相关工作。3月至4月,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广州交易集团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北京、杭州、上海三地金融机构、交易机构及互联网平台开展特殊资产管理统一大市场建设专题调研,学习了各地在制度建设、市场创新方面的亮点。6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州市推动特殊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若干措施》,推出“特资十条”。
“特资十条”明确,广州市建立打造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工作机制,搭建政府法院共同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这10项具体措施聚焦“五个一”的工作任务。
首要任务就是打造一个赋能服务平台。
当前特殊资产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掣肘,诸如区域割裂、资金供给缺乏、信息不对称、数据分散、处置效率低下、多元处置能力有待提升等,建设特殊资产统一市场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市场答案。 为此,基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行业发展这一现状,广州市率先探索推出大湾区特资平台。
广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葛群谈道,客观而言,一步到位建立全国性统一市场的条件尚不具备,但建立有较高公信力、规范度、专业性和市场化的区域性统一处置平台或许是当下更优的选择。结合中央鼓励粤港澳大湾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的精神,广州市组建大湾区特资平台可谓正当时。
依托交易集团现有交易所和拍卖资质、人才、科技等优势资源,大湾区特资平台构建了以“1+5+N”为核心的多层次市场服务体系。
其中,“1”即建设一个“强公信、强合规、强赋能”的特殊资产综合性赋能服务平台,为金融不良资产、涉诉资产、企业改制或破产清算过程中的变现资产、罚没资产、商业不良或抵款资产、特别机遇变卖资产、其他急需处置的资产等特殊机会资产,提供线上+线下、全链路、全周期、市场化、专业化的综合解决方案。
“5”即聚力打造五大业务功能中心。包括:统一信息披露与路演中心、多方联动与协同解纷中心、产融对接与重组重整中心、交易流转与服务见证中心、特殊资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这五大业务功能中心均扮演着不同角色。如统一信息披露与路演中心是建设官方、统一、集中的信息披露和招商路演阵地。该中心能够解决当前特殊资产信息分散和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同时,依托政数资源和信用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企业异常预警机制;并为特殊资产从业者提供展示、招商、洽谈、考察的常态化路演场所。
“N”即围绕特殊资产的形成、处置、盘活及人才培养等产业链条,创设多个旨在提质增效的工作机制和政策工具。如“政企联动”协调机制、跨境市场对接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押品拍卖前置工具等。
深化机制、提升营商环境指标、建设集聚区、营造生态
另外四项工作任务分别是:深化一个机制(府院联动机制)、提升一个营商环境指标(企业破产)、建设一个集聚区和营造一个生态(汇集人才、机构、资本等各类元素)。
具体而言,深化机制是指拓展完善现有破产财产府院联动机制,包括:灵活运用预重整制度,落实特殊资产处置税收支持政策,助力广州存在纾困需求的企业化解债务或流动性风险,并积极导入产业资源赋能,推动企业脱困重生;以企业高效重整为切入口,吸引更多企业通过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注册地、主要营业地、主要财产所在地等加强与广州司法管辖权的连接,聚集人才、技术、资金;打通破产信息共享、信用修复、投融资支持等关键环节堵点卡点,有效实现数据端口对接、服务衔接,为企业成功纾困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供给;建立企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整合资源、归集信息,提前识别企业经营风险,提供危机早期预警信号,实现困境企业及早挽救。
提升营商环境指标方面,将着力提高广州市“企业破产”指标质效,优化破产前综合服务、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执破衔接、信用协同修复等机制,持续提升涉税事项、破产信息核查、金融支持等服务水平。加强破产清算、重整和执行信息的数据共享,推进企业破产信息核查“一件事”,提升破产信息核查集成化服务效能。充分发挥预重整制度功效,实现庭外重组与庭内重整的有效衔接,降低破产重整制度性成本,推动债务纠纷有效化解,提高破产重整效率。推动建立和完善破产商事仲裁和调解机制、国有企业“两非”“两资”处置出清绿色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企业重整司法合作机制,探索完善跨境破产认可和协助规则。
建设特殊资产行业集聚区的具体举措是,广州市将依托天河区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要素机构丰富的优势,支持该区出台有关政策,大力建设特殊资产管理行业聚集区,逐步形成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及生态聚集,并打造“线上+线下”特殊资产路演中心,开展特殊资产推介、招商、项目对接,吸引特殊资产处置链条上的各类机构在穗展业,集聚发展。
另外,关于营造良好生态圈,广州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支持特殊资产管理行业领域国内外各类机构(包括全国性或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外资投资机构、非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在穗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国家级特殊资产交易平台在穗设立线下服务机构,与总部在穗的特殊资产交易机构及平台开展合作,支持特殊资产处置链条上的各类主体在穗发展壮大,并对符合《广州市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规定的机构予以补贴,吸引特殊资产处置链条上的各类机构在穗聚集和壮大。
二是优化有关 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政策措施,探索调整试点基金的投资项目范围和形式,为境外资金参与我市特殊资产处置提供便利退出通道。
三是鼓励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头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有意向参与我市特殊资产处置的机构(含外资背景)与总部在穗的金融机构联合成立产业优化升级基金,并对基金落地提供包括推荐优质项目在内的“服务包”,鼓励产业优化升级基金拓展投资领域、创新投资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整合产业链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特殊资产管理和广州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