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一万余公里!山西的三个一号公路,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

2024年06月21日 14:4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贺佳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佳雯 山西报道

一段又一段盘山公路,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也许在某一个弯道,就能捕捉到蜿蜒浩荡的黄河,再不时出现一段长城的遗迹,雄奇又壮美。这是行驶在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所见。

山西,表里山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一路风景,一脉文化。

从2018年之后,山西着力建设三个一号公路,初衷正是通过公路,拉动文旅、带动经济发展。原本计划10年时间,如今压缩到7年,建设改造一万余公里旅游公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山西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截至2024年4月底,三个一号公路已累计建成10994公里,完成规划的84%,实现主线全面贯通。其中,黄河一号公路3784公里;长城一号公路3056公里;太行一号公路4154公里。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丙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本人断断续续走过这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其中三个一号旅游公路的0公里驿站很有代表性。

从扶贫公路到旅游公路

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的关河口驿站出发、经灵河高速、呼北高速抵达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时,已夜幕降临。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有一座古镇,名曰“碛口”,在夜色里点起了一盏盏红灯笼。

“临县全县耕地面积只占30%左右,农业一直发展不起来,原来就是个贫困县。对于临县人来说,外出务工是一个优先选项。”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当地村民张珍花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聊起这两年的变化,“现在路修好了,旅游发展起来,让我们有了就业机会。我们就是管委会培训的讲解员,不在编制内,但我们喜欢介绍自己的家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当地了解到,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山西临县段辐射区域范围内涉及该县贫困人口达8.5万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黄河沿岸小杂粮、红枣等农副产品的发展,通过发展红枣采摘、农家乐、民宿等关联产业,可直接增加旅游从业人员4000余人,拉动就业2.4万人,助力实现续文脉、串景区、带产业、富百姓的目标。

临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县段起点位于临县与兴县县界处,途经八堡乡、克虎镇、兔坂镇、曲峪镇、丛罗峪镇、碛口镇,终点接柳林县界,主线全长97.151公里。沿线有以碛口古镇为核心的旅游区域,还可以领略晋陕黄河大峡谷自然风光,了解革命老区临县的红色文化。

第二天,坐船行驶黄河上,张珍花指着沿河的公路回忆,这条路在十余年前是一条扶贫公路,修过很多桥,弯道也多,现在改造后比以前直了。“之前不只是客运,还有货运,很多大货车往来,也运煤,路的损坏程度也严重。现在限制了,没有货运,好走多了。”张珍花说。

刘新明说,临县的一号旅游公路是全省开始动工较早的一号公路,在2004年左右就开了一小段,从2018年之后开始大规模建设。“刚开始建设标准很低,是三级以下的路,原来就是一条路。现在采用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40公里/小时,主线路基宽度8.5米,双向二车道,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Ⅱ级,设计洪水频率为大桥1/50、中桥1/50、小桥及涵洞1/25。”

在交旅融合发展方面,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山西临县段主要辐射以碛口古镇为核心的旅游区域,涵盖西湾村、李家山、寨则山和彩家庄等旅游资源;领略晋陕黄河大峡谷自然风光,开阳水蚀浮雕,黄河漂流;临县丛罗峪真武山、临县正觉寺、临县李鼎铭旧居、临县高家塔毛主席登岸处也值得探访。

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摘掉“贫困帽”的临县近几年因产业带动、文旅发展、交通畅达而得到更好发展。碛口古镇、青塘村,孙家沟村等都有着可喜变化,越来越多游人驾车沿着旅游公路来到这里,交通便利,黄河畔的文旅魅力尽收眼底。

这只是沿路受益的县城之一,像临县这样因路而兴的县城,全省还有百余个。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黄河一号永和段,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公里”起点也在此处,即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黄河一号兴县段、河津段及太行一号陵川段,分别入选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沿途走访多地,不少游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旅游公路变为公路旅游,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已成为最美风景路、网红打卡地。

设计与规划:以交通赋能旅游

然而,山西的路并不好修。

黄土高原的地貌,给山西修路出了不少天然的难题。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有些难题在平原地区根本不用考虑,到了山西就很难。山西的旅游景点又比较分散,自驾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优先考虑。但在三个一号公路开通之前,有些路不能直达景点,或者路不好走,劝退不少游客。”

如何规划与设计三个一号公路,至关重要。这个过程,山西交通人铆足了劲,不断探索,持之以恒。从2018年开始,坚持交旅融合理念,按照“专用性、安全性、智慧型和环境友好型”四大属性,统筹推进旅游公路主体、慢行、景观、服务、信息五大系统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全域旅游公路网规划。

据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供的数据,三个一号公路规划总投资898.9亿元、总里程13137公里,规划线网由3条主线、433条支线、283条连接线组成,三条主线围绕山西“叶状”地形组成黄河—长城—太行环线,同支线、连接线有效衔接,构筑起三大旅游板块“内联网、外循环”慢游网络,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四好农村路”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

同步规划慢行道855公里、驿站139个、房车营地57个、观景台171个,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13个县(市、区),连接全省312个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665个非A级旅游资源(点)。2024年全面建成“结构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全域旅游公路一张网。

近日,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共同举办的“最美风景在路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全媒体记者山西行暨短视频征集活动在山西省大同市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县李二口段长城景区举行启动仪式。

仪式上,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丙福在致辞中表示,山西省锚定经济转型发展,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推动交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基本建成“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形成“以交通赋能旅游、旅游引领交通”的良好发展格局。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表示,“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是完善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服务的关键一环,是山西省交通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公路建设着眼于突破文旅资源多而散的交通不便瓶颈,将沿线970多处景区景点串珠成线,为全国游客朋友提供了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板块的三晋新看点、新玩法和新体验,引领带动了沿线的优质旅游产品不断涌现,配套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山西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新动能。

会后,郭丙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实现‘城景通、景景通、城乡通’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尤其是‘城乡通’,依托路,更多是把乡村产业全部串联起来,助力了乡村振兴,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山西三个一号公路,沿着蜿蜒浩荡、汹涌澎湃的黄河;绵延万里、关隘巍峨的长城;雄奇壮美、古堡深藏的太行而生。531处国保级建筑,779处省保级建筑,312个A级以上景点,665处非A级旅游资源,镶嵌其中,构建了乐水、尚城、崇山的旅游品牌体系。

三个一号公路的通达畅行,串联起山西文化的传播,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山西的三个一号旅游公路规划图。图片由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规划4347公里,其中,主线1233公里、支线2031公里、连接线1083公里,贯穿忻州、太原、吕梁、临汾、运城5市49县(市、区),主线北起忻州偏关老牛湾,南至运城垣曲与晋城阳城交界西哄哄。

——长城一号旅游公路规划3573公里,其中,主线1171公里、支线1566公里、连接线836公里,贯穿大同、朔州、忻州3市28县(市、区),主线北起大同平远头,沿外长城向西至忻州偏关老牛湾,再向东沿内长城至繁峙平型关,由平型关向北至大同平远头,形成长城内外环线。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规划5217公里,其中,主线1225公里、支线2376公里、连接线1616公里,贯穿忻州、太原、阳泉、晋中、长治、晋城、临汾7市51县(市、区),主线北起忻州繁峙平型关,南至运城垣曲与晋城阳城交界西哄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