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公司又迎大批罚单,“信息披露不规范”成焦点问题

2024年06月28日 19: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愿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银行理财公司又迎大批罚单。

6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披露六张罚单信息显示,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建信理财、中银理财以及招商银行被罚,金额分别为850万、750万、650万、400万、250万、350万,合计3250万。

对于此次5家理财公司的罚单,具体来看被罚缘由,招银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信银理财因信息披露不规范、理财业务投后管理勤勉尽职义务履行不到位、单只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债券超过净资产的10%、未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理财产品投资的金融资产四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平安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三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建信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中银理财因未能有效穿透识别底层资产、非标底层资产到期日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到期日两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罚。

其中,“信息披露不规范”同时出现在4家理财公司的罚单中,而招商银行处罚理由中也有相关内容,这凸显了金融监管总局对理财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视。据了解,日前金融监管总局对部分机构下发了《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建立规范化、健全化、标准化、透明化的信息披露机制。

“加强信息披露管理,产品销售时全面、完整、准确揭示风险,产品存续中及时披露重大信息。”去年底,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撰文时也表示。

“此次处罚所涉问题均发生在2022年及以前年度,恰逢公司成立初期体制机制建设有待完善,监管指出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对于此次处罚,信银理财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将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坚持依法合规、诚实守信、稳健审慎、守正创新的经营理念,坚守风险底线,筑牢内控防线,为理财行业安全与发展做出贡献。 

“公司本着‘压实责任、立查立改、举一反三’的原则,已逐项落实整改要求,并全面完成整改事项。”针对该次处罚,平安理财相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将不断完善常态化合规检视与排查机制,持续强化风险管控和内控管理,加强合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体系建设。

据21世纪经报道记者梳理,自2022年5月开出首张理财公司罚单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已对理财公司开出了14张罚单,覆盖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理财公司,金额合计7015万元。其中,建信理财、中银理财受到两次处罚。

2023年2月,原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原银保监会坚决贯彻“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基本方针,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抓主要矛盾,找准切入点,扎实推进理财业务整改转型:一是下大力气整治各类资管乱象,直击根源纠正资金脱实向虚与监管套利;二是组合出拳严惩违规,强化理财业务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发挥监管威慑作用;三是多措并举指导银行严格制定落实存量业务整改计划,稳妥有序加快个案处置。

截至目前,监管部门已批复31家银行理财公司开业,包括大行理财公司6家,股份行理财公司11家,城商行理财公司8家,农商行理财公司1家,合资理财公司5家。《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0万亿元,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2.47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3.85%。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