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解读|一图读懂7条跨江通道 看珠江口“东西融合”新格局

2024年07月01日 17: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江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

6月30日下午3时,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两小时内双向车流超过了1.6万辆。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此前预计,深中通道年平均日交通量约为8万至10万辆。

飞速转动的车轮,承载着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珠江出海口呈“A”字形,在深中通道通车之前,大部分东西两岸城市通行的“最优解”,只有虎门大桥、南沙大桥(原称“虎门二桥”)。两条跨江通道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营,2023年,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的日均收费车流量均在10万辆以上,超出设计流量,节假日等高峰时可达20万辆。

除了高速公路,高铁在粤港澳大湾区这座“超级城市”中,更成为了日常出行交通工具。自2023年1月广深港高铁复通以来,2023年全年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刷新开通以来纪录。

由北向南,南沙大桥、广深港高铁、狮子洋通道、虎门大桥、深江铁路、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珠江口已建成和在建的跨江通道已有7条。这些通道“穿针引线”,对接城市圈交通组网,打开了珠江口“东西融合”新格局,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推进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珠江口过江交通压力“居高不下” 

1997年,珠江口首座跨江大桥——虎门大桥赶在香港回归前夕建成通车,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重要见证。

蓬勃发展的东莞服装产业也因此开拓了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甚至珠江口西岸更广阔的市场。交通汇集点虎门镇也成为商贸展销地,也孕育了此后的会展业。

在东莞设厂的港资商人只要再多驾车10余分钟,就可以通过虎门大桥,来到广州市番禺区开公司建厂房。据广州日报的报道,虎门大桥开通近十年间,带动番禺区工业企业户数增加到8000多户,相比1997年增长78%,工业总产值增长158%。

2005年,广州市南沙区设立,连接着东莞虎门和南沙的虎门大桥,也使南沙在珠江口的“几何中心”位置更加凸显。一桥飞过,港口轰鸣,这片珠江入海口的农田滩涂越来越受到重视。随后,广州丰田整车和发动机二期项目、东方电气核电承压设备项目、广重海瑞克地铁盾构机项目等一大批大型生产力骨干项目相继投产……

在珠江口多条过江通道中,2019年南沙大桥的建成通车最能解两岸互通的“燃眉之急”。2019年之前,虽然虎门大桥的设计车流量已扩改建至8万辆,但是长年处在高压运营状态。

南沙大桥是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全长12.89千米,双向8车道,起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终于东莞市沙田镇,横穿虎门港。大桥的位置位于虎门大桥北部,更接近珠三角内洲腹地,重点分担了运输货车的车流负担。2023年,据广东交通集团统计,南沙大桥车流较通车初期增长120%,远超日均10万车次的设计流量,占过江总车流比例接近一半,其中货车占比约40%。

目前,在南沙大桥与虎门大桥之间,另一项大湾区“超级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狮子洋通道。该工程为东西走向的多层复合公路通道,全长35千米,设立11处互通立交,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其中,狮子洋大桥将采用主跨2180米双层钢桁悬索桥的方案“一跨过江”,珠江口江中心不会再建有桥墩,预计将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狮子洋通道起点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终点位于东莞市虎门镇,西接广中江高速公路,东接常虎高速公路,将进一步缓解珠江口过江通道的交通压力。

大桥牵动粤港澳居民“心”相连

2011年底,作为我国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中“北京—广州—香港”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通车。广深段起自广州南站,止于深圳北站,线路全长102公里,沿线设有庆盛、虎门、光明城3个车站,运营初期最高时速300公里,广深双城进入了“半小时”公共交通圈。

2018年,随着香港段通车,广深港高铁的“威力”显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流、信息流快速移动的“黄金”线。无缝接驳京广线、杭福深线、沪昆线和贵广线,香港西九龙站可直达44个内地站。

“浩浩荡荡去南沙,再次体验一地两检的方便。”2023年2月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简称咨委会)顾问梁振英在香港西九龙站进站,发布了一条社交媒体发布消息。35分钟后,他率队的34个香港机构的代表、21名咨委会委员及专家搭乘广深港高铁,就已抵达南沙开始考察访问。

如今,乘坐广深港高铁的理由,可以简单到:在香港下班后,与好友相约深圳福田“打边炉”。 2024年1月,广深港高铁推出了20次“计次票”和30日“定期票”,相比于普通购票,可享受一定的折扣,进一步便利频繁往返粤港两地的乘客。

珠江口越靠近外海,东西两岸的跨度越大。然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最远的距离成就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诞生。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通车,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桥梁全长55千米,包括22.9千米的桥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由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

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拉近了三地居民的距离。2023年1月1日、7月1日,“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让珠港、珠澳“双城生活”更加便捷。据大桥通车五周年发布,2023年车辆通行达235万辆次,是2019年同期的3.6倍,出入境的港澳居民超过702.1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1.67倍。

港珠澳大桥的进出口贸易便利,为粤西地区的辐射带动尤为明显。茂名桂圆肉的首票出口订单从这里出海,珠海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企业的所需海外耗材,也从这里入境。

据海关统计,包括飞机发动机、黄金首饰、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高价值、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大桥口岸主要进出口商品,大桥通车5年间,粤西地区企业经大桥口岸进出口货值达到412.6亿元。 

跨江通道进入城市圈组网时代

谋划7年、建设7年,隔江相望的深圳和中山,等待一座直连的跨海通道已有14年。

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西岸紧邻分布着澳门、珠海、中山、佛山、广州,东岸则是东莞、深圳、香港。其中,港珠澳大桥联通三市,虎门大桥、南沙大桥联通了广州、东莞和佛山,仅剩中山与深圳没有直连的跨海大桥。

新开通的深中通道起自深圳机场互通立交,向西跨越伶仃洋海域,在中山市马鞍岛登陆,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千米。深中两成互通时间由2小时压缩至30分钟,重构了珠江口两岸的产业协同格局。

“珠中江”三市协同东岸的产业载体已谋定先行,根据公开信息,深珠合作示范区、深中经济合作区、深江经济合作区的规划面积总计近162平方公里,合作模式以“深圳总部+合作区基地”、“深圳研发+合作区生产”“深圳服务+合作区制造”的为主。

6月28日,作为广州与深圳、中山在海上“无缝对接”的重要一环,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正式宣布将在今年底通车。这也将实现广州和深圳首次陆路直连。据南沙区规自局消息,南沙正在抓紧深化“深中通道”片区。该片区规划面积为8平方公里,未来重点发展健康研发智造及高端医疗服务业,打造“广深产业融合示范区”。

据广州交投集团介绍,南中高速通过万顷沙支线连接深中通道,全线共有9个互通立交,在海上是连接深中通道,起点位置连接南沙港快速直通广州城区,在中山境内连接东部外环高速、国道G228,终点位置则是连接了广澳、中江两条高速公路,加快了广州、深圳、中山、江门多城的高速公路组网成片,也是珠三角东翼通往我国大西南地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

就在明年,深江铁路(含先期开工段珠江口隧道)也计划建成通车。该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新建正线全长116.309千米,包含桥梁和隧道工程。深江铁路整体东起深圳,中段经由南沙连接广州,再从广深两大城市连接中山,沟通珠澳,西至江门枢纽,西端在江门枢纽组合衔接多条高铁,辐射粤西、海南及西南片区。

珠江口东西两岸的每一次“握手”,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发展上的共鸣,其辐射带动的力量也将走向更加深远。

(历史数据来源:广州日报、总台大湾区之声、政府官网)

海报设计|林军明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