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葡萄酒质量大会丨 未来葡萄园长什么样?

2024年07月02日 21:3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文静
让葡萄树自己养活自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静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报道

山西戎子酒庄庄主张文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8年过去了,要说遗憾,那就是当初园子里种下的葡萄品种还是太少了。

但他可以引以为豪的是,通过建水库、集水池、提灌站,在黄土高原上建起的一片又一片葡萄园让农户致富,也让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被认知为中国葡萄酒小产区。

黄土高原 记者 文静/摄

如今,新的种植者来了。

6月30日,华东尚贺酒庄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青铜峡鸽子山奠基,以有机葡萄园种植和发酵站为主的项目将在明年底完成。去年,王朝酒业以600万元收购了鸽子山葡萄酒文化旅游小镇5万多平方米土地使用权。今年第四季度,一座叫“天夏”的酒庄将在这里拔地而起。

未来的葡萄园长什么样?

130多年前,华侨实业家张弼士从欧美国家引进葡萄苗,与国产葡萄嫁接栽培出葡萄酒酿制原料。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葡萄酒行业有了包括东北产区、京津冀产区、山东产区等在内的11个产区,蛇龙珠、马瑟兰……越来越多的明星葡萄品种被广泛种植。

未来,葡萄园将推行极简化的生态栽培。“在葡萄酒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任何必要的处理和添加只能是弱化风格、降低质量、提高成本和污染环境。”近日,在中国葡萄酒技术质量大会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李华说。

葡萄栽培存在了大约9000年,但二战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土地肥力降低、植株寿命降低、破坏生态环境并危害人类健康。李华认为,这完全和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

“七分原料,三分酿造”。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今年,张裕股份、王朝酒业、威龙股份、通天酒业、中信尼雅、ST通葡、ST莫高、怡园酒业8家葡萄酒上市公司有一半发布了2023年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其中有企业在酿造葡萄酒时减少甚至不加入二氧化硫。

葡萄自己养活自己

人人都知道熊猫,却少有人知道“国宝”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印在邮票上的中国特有珍稀鸟类,其形象被世界雉类协会放在了会徽上。汉朝武官头戴的官帽上插有一根羽毛,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末。羽毛就来自于褐马鸡。

邮票上的褐马鸡 图源:百度百科

近代以来,褐马鸡的尾羽被视为名贵装饰品,价格高昂。褐马鸡成为人类乱捕滥猎的对象。褐马鸡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等级,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褐马鸡目前尚生存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森林里。

 “如今,我们的葡萄园里来了‘客人’。”戎子酒庄技术员裴燕云笑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是在山西、陕西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有了“国宝”。戎子酒庄的“葡二代”张泽已经设计好了一款葡萄酒以褐马鸡为酒标,他要告诉国内外消费者,一个关于褐马鸡和葡萄园的故事。

在海拔950米-1300米的黄土高原上,一片片沟壑隆起部位的绿荫里,除了褐马鸡,还有野兔、山猪、山鸡经常造访。

“葡萄不怕被动物吃坏了吗?”记者问。

裴燕云说:“它们时不时来,规模并不算大,对收成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葡萄要自己养活自己。”李华说,生态栽培专注于培育健康的葡萄能够抵御病虫害并自然地养活自己,而不是保护葡萄免受任何可能的伤害,这意味着在葡萄园内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土壤和平衡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生态系统里,葡萄和很多小伙伴——其它植物、微生物、昆虫,鸟类和其他动物生活在一起。虽然有些生物可能会与葡萄竞争,但他们会彼此平衡。

在生物多样性中,杂草常被视为抢夺肥料的天敌要被连根拔起。但在裴燕云眼里,深草对葡萄树和周围的苹果树都有好处,因为它改变了微环境,可以降低夏季被炙烤的土地温度,甚至改良土壤。

“只有草长得超过20公分时,我们才让农户要除草,因为葡萄果穗离地50-60公分高,草长得太高影响葡萄树通风。”他说。

李华认为,在硬化地面外用生草覆盖,还能提高葡萄园的景观价值。

化肥的使用也在减少。

“戎子酒庄的葡萄园一亩产量不超过700公斤。开春要施一次肥,我们鼓励农户增加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平均一亩地每年差不多要160公斤。但化肥一亩地的使用量从50公斤减半到了25公斤。”裴燕云说,管理协议上有规定,对用化肥多的农户,在葡萄收购价格上有扣除。

“地处高海拔地区,葡萄园在黄土塬面有利于排水、通风、采光,加上沟壑多,病虫害的传播就少。”裴燕云表示,打药自然就少了。

黄土高原上的葡萄园 记者 文静/摄

目前,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仍然不可避免。同样是山西的葡萄酒庄,怡园股份在2023年年报中就提及这一点。

除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葡萄树修剪最小化,才能有利于生长,否则将加速衰老。

“极简化等于极其简单化。在葡萄栽培过程中,所有不必要的投入、不必要的处理以及延长任何处理的时间都只能抹杀风格、提高成本、降低质量、污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悖。”李华说。

李华说,未来的葡萄园应该是这个样子——

使用动物堆肥和天然肥料,拥有较高生物多样性,葡萄树拥有自我获取营养的潜力,靠土壤中的动物区系分解有机物和运输土壤成分,真菌来提高植物养分稳定性和吸收能力,从而很少生病。

因地制宜、深深扎根黄土层的葡萄藤  图源:戎子酒庄博物馆

相反,化学栽培的葡萄树自我获取营养的潜力差,容易感染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等,只能喷杀农药,周而复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葡萄酒上市公司发现,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企业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并披露ESG报告。张裕股份采用了以色列滴灌技术,提供水肥一体化,根据葡萄长势的需要进行精准控制;通天酒业将葡萄酒泥循环使用,让土地休耕四个月保持肥力;作为酿酒的防腐剂和抗微生物剂,二氧化硫的使用会让有的消费者称饮用后出现头痛,怡园股份开始减少使用,甚至一些葡萄酒完全不添加。

“要将生态放在葡萄栽培的突出位置,使之成为实现未来葡萄栽培的方法、工具和目标。”李华说。

机械化之辩

一台蓝色的除草机在黄土高原上的葡萄园里加大马力除草,可以连续干24小时。

它叫“葡园智人”,售价13万元/台。

“葡园智人”葡萄园机器人在北京房山区葡萄酒产区展示培训 图源:北京年度酒庄

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年度酒庄买了一台。6月28日,酒庄总经理、北京市房山区酒庄葡萄酒协会秘书长孙伟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人干一天也除不了一亩地,500亩地得雇500个工,按除草100元/人/天算,一年除四次草,就是20万元的开销。

现在机器一小时走10公里,一天干20-30亩地,又快又划算。“还有,现在地里哪有年轻人愿意干活?”孙伟补充道。

在河北省晋州市桃园镇韩庄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台葡萄出土机不到1小时,一亩葡萄园就出土完毕。

果园机械化是未来的趋势,机械化的使用将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在中央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加紧研发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的小型机械和园艺机械。

然而,戎子酒庄并没有下单“葡园智人”。

裴燕云说,戎子酒庄的葡萄园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方式,人多地少,5800葡萄园属于940户农民,一户多的5、6亩,少的4亩地。13万元一台机器,对农户们来说,首先是太贵了。

其实,在乡宁县,单人单亩的葡萄园除草费比北京房山区还贵,150元一天,出土时更贵,工费达200元/天。但农户们自己改造的小型微耕机拖拉机才几千元一台。

其次,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葡萄园更需要的是小型机械。无论埋土还是打药,当地农民自行改造拖拉机,在后面增添装置等,从而减少工作量。

建在沟壑上的葡萄园 图源:戎子酒庄博物馆

再者,有的智能化设备看起来很美,但并不适合葡萄园,比如无人机喷药。

“无人机对麦田、稻田适用,但葡萄树的病害往往在叶子背面,喷头要从下往上喷药,无人机一点用都没有。”裴燕云说。

机械化并不是万能的。

除草就不能用深耕机,否则会伤到葡萄根系;打叶机要打掉遮挡在果实前面的叶子,一路开过去确实提高了效率,但对精品酒庄来说,没有做到精细化管理。“葡萄质量好坏意味着收购价格的高低。和我们签合同的农户一粒一粒人工选葡萄,或者手工摘掉多余的新芽。”裴燕云说。

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星星的故乡》里有个片段,酿酒师用更先进的办法将传统的人工埋土替代了。结果,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大批农民工差点再次背井离乡。

未来的葡萄园除了生态功能,还有景观功能,目前国内很多葡萄酒庄都申报成了国家旅游景区。当游客进到绿油油的葡萄园里,看到一台台大型机械在轰鸣作业,体验感会大受影响。

因此,葡萄园里的机械化也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在美国,对追求更高产量的规模化企业来说,大型机械普及程度更高。对在欧洲的小型酒庄,小型机械更实用,很多甚至保留了传统人工。

张文泉认为,国产红酒与进口红酒的差距在于对葡萄树的管理和葡萄地的管理。他把不同海拔高度的葡萄园分成了8个片区,再进一步细分。海拔不同,采收时间不同,产出的葡萄风味就不一样。

他和其他酿酒人一样,相信依据不同的风土来种植,中国能酿造出“当惊世界殊”的葡萄酒。

到金秋十月,黄土高原上的酿酒葡萄该下树了。届时,同样生长在深厚黄土上的套袋苹果也熟透了。农民辛苦一年,抛去各种成本,一亩下来有5000元种葡萄的纯收入,再加上种苹果的收入,手里的钱比10多年前早已翻了10多倍。

“一棵好的葡萄树至少能服务两代人。”张文泉说。让农民们靠着双手致富,富得更加有尊严,这既是中国特色,又是葡萄投资者的使命。

刚进入的7月,已坐果的葡萄树正拼命汲取营养。守候了18年葡萄园的张文泉希望,后来者不要让中国,这片适合种酿酒葡萄的土地失望。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