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贸试验区九年累计吸引世界500强企业105家,港澳资占实际利用外资比超九成

2024年07月30日 19:4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谭海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广州南沙口岸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在这个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集群,汽车出海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南沙口岸出口汽车超过16.3万辆,同比增长48.5%;

全国最大类金融机构集聚地——深圳前海盆满钵盈,注册金融企业突破4万家,融资租赁企业超1800家,约占全国15.9%;

珠海横琴分线管理四个多月,琴澳旅游团“团进团出”、横琴口岸客货车“联合一站式”查验正式启用、落地合作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截至今年6月底,横琴免税进口主体达86家;

这些都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的缩影。今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九周年,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3项,占全国集中复制推广的25.75%,超过四分之一,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

7月30日,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九周年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商务厅厅长张劲松表示,明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十周年,将在新的起点上加强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加大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制度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必将一年一年地干下去,一年一年地探索下去。”张劲松说。

营商环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广东自贸试验区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9年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外贸进出口实现由2015年1047亿元增长至2023年58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4%。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年均增长近60亿美元。

据悉,广东自贸试验区实有企业超29万家,吸引世界500强企业105家投资项目520个,集聚总部企业220家。以全省万分之六的土地面积,广东自贸试验区贡献了全省7.6%的外贸进出口和1/4的实际外资。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是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投资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正式实施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金融、文化、专业服务等领域作出六项特别开放安排。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23年,前海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投资者保护条例》,这是全国首部自贸试验区投资者保护条例。通过对接国际高标准的投资经贸规则,在投资便利、权益保障、优化监督、法治保障等方面制定创新性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投资信心,对助力片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优良营商环境引来产业聚集。目前,南沙形成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海洋科技、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以及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了小马智行、云从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先企业,建设万顷沙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园。

而横琴的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等“四新”产业加速发展,实际运营集成电路企业超50家,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为主要特色的产业集群。新业态发展也在加速,今年上半年,横琴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达5107万元,跨境电商产业园聚集电商企业超75家。

全国港澳投资的首选地

据张劲松介绍,广东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粤港澳合作成效显著,累计入驻港澳资企业2.6万家,实际利用港澳资509亿美元,占广东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的九成以上,成为全国港澳投资的首选地。

各个片区积极推动粤港澳合作。南沙创新成立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和粤澳发展促进会,集聚69家港澳及国际商协会组织。此外,还建成了全国首个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港澳药械通”落地实施。“港澳居民参保缴费跨境携带便利服务机制”是南沙的制度创新成果,强化了与港澳社会保障机制对接,避免居民双重缴费、减轻经济负担。

近期,中山大学发布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前海蛇口片区连续三年名列第一。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提到,广东自贸试验区面临制度集成创新程度较低问题。

在发布会上,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锦侠表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坚持系统集成,突出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互渗透,重视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据统计,前海蛇口片区累计推出166项系统集成类制度创新成果,占比20%。此外,重视与港澳规则衔接,围绕金融、贸易、民生等领域推出99项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制度创新成果,占比11.8%。

此前,符正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发展时期,广东自贸试验区在高水平开放方面,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就迫切需要在顶层设计上与三大平台的战略定位相契合。一方面,需要强化整体谋划设计。目前广东已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行动方案》等多项政策文件,推动了广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

另一方面,还要聚焦重点领域政策突破。例如,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广东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由190项缩减至27项,负面清单制造业条目清零。未来可以加大压力测试的力度,推动更多制度创新成果落地。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