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

2024年07月31日 19:1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胡光旗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深化了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新发展赛道、塑造新发展优势、奠定新发展动能提供了科学指引。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就必须要借助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利器”,改革当前不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全面理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脉络框架。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与守正创新,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打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痛点”和“堵点”,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生产关系加速演进的良性循环格局。

需要正确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当前是乘全面深化改革之东风,乘势向上,主动调整生产关系的良机和契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生产要素的效率集聚、生产过程的创新涌动以及生产成果的无缝转化。同时,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绝非万能,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容易造成“一哄而上”“资源浪费”“效率损失”等问题,此时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力量,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等基础性制度,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成本,实现高质量供给与高规格需求的动态均衡。

要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只有坚持以自主创新为主,才能有效保证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安全,保证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免受制约。但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外部资源和外部力量,加快实现国内技术的更新迭代,尽快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跨越。

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篇章已经开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客观需要与之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当前,传统产业具备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厚积成势、未来产业破题起势,未来需要进一步健全监管和治理机制为抓手,建设具有韧性的制度环境,不断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效蓄势赋能。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