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如何擦亮“中国动力电池之都”名片:坚持高质量、走向国际化、抢占未来技术先机

2024年09月02日 11:3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费心懿
如何携手动力电池企业及产业链奏响下一篇章是本次宜宾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对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宜宾报道

四川因锂矿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丰富,在发展动力电池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9月1日上午,以“新质动力·创绿未来”为主题的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在四川宜宾开幕。

以会为媒,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本次大会签约项目共137个,签约总金额952.5亿元,其中宜宾市签约项目133个,签约总金额845.5亿元。

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这座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中国动力电池之都”连续第三年举办该会议。

在三届大会上,累计签约了重大项目达200余个、协议投资额近3000亿元,并发布了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其中不少项目已落地见效,足以见得该大会之于动力电池产业的意义重大。

眼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走在历史发展的拐点,如何走出“内卷”走向高质量发展成为产业界的热议话题。

与此同时,诸如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电动船舶等新应用场景喷涌而出,中国的电气化产品不可阻挡地走向全球市场,固态电池逐渐走出实验室获得产业化机遇,如何携手动力电池企业及产业链奏响下一篇章是本次宜宾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对世界交出的一份答卷。

 

动力电池必须高质量发展

在开幕式首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主题演讲中谈道,动力电池行业必须迈进“高标准”发展阶段。“高标准”意味着什么?曾毓群认为是高安全、高可靠、高性能、高价值。

曾毓群谈到动力电池的高价值时认为,“一个好电池,输出动能只是‘基本功’。我们希望让电池释放出多维度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创造‘高价值’。好电池,甚至可以是一种‘投资品’。

在大会同期举办的“共话创新驱动下的新质生产力”为题的高端对话上,与会企业家一致认为,推动动力电池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产业规范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另外,在新能源车取得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储能有望成为下一个行业增长极。电池的降本速度或将放缓,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将不断改善生产研发过程,精细内部管理,丰富产业合作维度。动力电池行业将继续担纲绿色能源革命,扮演好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提及如何看待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其谈到,“我个人认为,产能适度过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性行业的普遍现象,只有过剩才能有竞争,只有竞争才会有效果和市场。电动化的大方向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阻挡的发展趋势。我们不能用静态指标测算产能利用率,因为分子是当期的销量,分母是未来几年发展建设的产能,不能用衡量传统产业的方式看待新兴产业发展。”

宜宾走向国际化

连续三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见证了宜宾的动力电池产业从弱到强的叙事。

2020年,宜宾的动力电池产业规上工业产值不足20亿元。

三年间,宜宾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规模已达1013亿元,占全省40.2%,成为了四川省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3年,宜宾市动力电池销量达到96GWh、占全国15%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今年1-7月,宜宾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产值544.94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0.4%。

当下,宜宾凭借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响亮名片不仅在告诉外界地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脉络,更是借助这张绿色名片走向世界、拥抱世界。

例如,本次大会邀请了阿联酋担任主宾国。阿联酋驻华大使侯赛因·本·易卜拉欣·哈马迪谈到,先进的电池制造技术作为可持续发展能源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对阿联酋意义重大,尤其是在阿联酋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过渡的关键时期。

此外,2024动力电池大会还搭建了高层次、高规格、国际化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合作,为推动全球绿色产业发展、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贡献了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大会同期举办的全球动力电池TOP10企业国际化发展圆桌会上,不仅有全球动力电池排名前十的龙头企业的掌门人坐镇,更有来中、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前来,商讨有关碳足迹标准体系跨国互认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化布局以及强化全产业链协同共同发展等话题。

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

众所周知,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当前液态锂电技术走向高安全、高性能的发展方向,亦是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被众多与会企业家、学术专家热议的话题。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孙学良提出,固态电池作为新一代电池技术,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快充能力,不仅提升了电动汽车行业的潜力,还打开了电动航空、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新领域的机会,目前业内正在着手解决新型固态电解质、固-固界面接触等问题,有望在未来5—10年实现落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固态电池的发展应循序渐进,如负极逐步从硅碳向锂金属过度,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再寻求性能提升。人工智能在电池全链条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正逐渐渗透至材料表征、性能优化、样品制备等各个环节,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对电池技术的突破起到关键作用。

比亚迪弗迪电池有限公司CTO孙华军则认为,固态电池短期内不应过于乐观,还应给予长期耐心。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工程化的转化过程中存在许多挑战,如干电极的规模量产问题和界面应力问题。不过,其也谈到,随着技术的成熟,硅碳负极在固态电池中应用的确定性很高,值得重点关注。

正如同多年以前押注动力电池产业一样,宜宾在发令枪响以前,早早抢跑固态电池产业布局。

就在7月17日,宜宾发布了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江源行动”首批新型研发机构需求榜单,榜单主要聚焦固态电池电解质方向、固态电池的人工智能安全检测及关键材料两大方向,为宜宾布局固态电池产业提供科技支撑,以抢占产业发展新机。

具体来说,在推动固态电池进一步产业化落地方面,宜宾市在长江工业园区规划了2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建设四川省首个固态电池创新产业园。正在推进的项目一期占地168亩,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4GWh高安全电池生产线、30MWh全固态电池小试线。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38亿元。

宜宾市介绍,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场平工作,确保硫化物固态电池电芯、卤化物固态电池、富锂锰基正极、金属负极等7个固态电池产业项目落地落实。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