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张图看懂42起联盟:大洗牌来临前,先活下来再说

2024年09月18日 21:2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焦文娟
温饱不愁,先发展自己;饥寒交迫,抱团活下来再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焦文娟 广州报道

四年前,发家于河北保定的自主品牌长城和德系血统的豪华品牌宝马有一段佳话。

2019年12月,在MINI品牌需要全面电动化的时刻,宝马与长城汽车合资成立了光束汽车,主要负责投产全新MINI COOPER和MINI Aceman纯电动紧凑型跨界车型。当时,宝马看中了长城在小微型车及电动车领域的造车经验,长城需要学习宝马在造车技术、生产工艺、管理模式方面的经验。

用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来讲,宝马与长城合作,宝马需要长城在工程上“低成本、快速”,长城也会向宝马提供零部件、“向它(宝马)学习”。 

今天,双方的合作开花结果。在张家港的光束汽车工厂,全新一代的宝马电动MINI Cooper、电动MINI Aceman已经正式下线,并分别于今年7月、8月上市。其中,宝马电动MINI Cooper的起售价下探至20万元以下。按照宝马集团此前规划,光束汽车将成为其全球首产地和主要出口基地。

“我们现在也有点飘,什么都好了,实际上我觉得差距是很大的。我们走到今天,依然要向人家老牌汽车厂商学习。”近日,回顾与宝马的合作,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在汽车发展史上,联盟是常见的形态,车企双方需要取长补短、度过危机、共同强大。1998年5月7日,一笔交易价值高达360亿美元的“完美联姻”将两大国际汽车巨头的合并推向了公众视野。在全球化浪潮下,为扩大市场规模以提高竞争力,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组成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也预示着汽车行业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多整合和重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汽车行业发生了至少42起联盟,几乎每月一次。

“抱团取暖”这件事,在电气化时代,规模更甚。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2023年下半年,就有17家车企达成了14次涉及中国车企参与的合作事宜。

在2023年慕尼黑车展期间,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未来几年中国车市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整合,目前白热化竞争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很快消退。

“实际上未来的三年,2024年到2026年,我觉得竞争会进一步加剧。” 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汽车市场跟春秋战国时期相似,“大家都在合纵连横,最后一统秦两汉。”

在汽车行业大洗牌时代,车企加速联盟会是力求生存的必胜法则吗?

燃油车时代的联盟:酝酿更久、分分合合

回顾车企联盟的历史,联盟是车企挽救业务、实现降本增效的手段之一。

在汽车巨头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仅一年后,1999年5月28日,雷诺以54亿美元收购了日产汽车36.8%股权,组建了雷诺-日产联盟。彼时日产汽车的债务到1998年底已逼近2.3万亿日元,联盟成立后的实施的“日产复兴计划”则直接使日产汽车在不到三年内的时间里恢复盈利。

2016年,在三菱挣扎于燃油效率作弊丑闻时,日产汽车以股权收购的方式将三菱收入麾下,至此形成了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后者曾在2017年取得超过1000万辆汽车的全球销售量成绩。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至2017年,雷诺-日产-三菱联盟节约的成本从29亿欧元攀升至57亿欧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燃油车时代,车企联盟合作会更谨慎、酝酿更久。不过,从联盟的结果来看,在是盟友也是对手的关系下,交涉博弈、分分合合才是车企联盟的真实写照。

船大掉头难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这些大体量的巨头联盟身上,在企业管理、文化差异和市场风险等挑战下,联盟里的每一次协同决策和业务博弈都是对联盟的考验。戴姆勒-奔驰没能挽救连年亏损的克莱斯勒,这段联盟关系在9年后正式宣告破裂。即使延续至今的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也曾面临过交叉持股和管理层分歧危机、全球采购协议的结束等随时代变化逐步调整合作协议的过程。

不过,在汽车行业快速变革的时代,在面临出局危机时,联盟共渡难关仍然会再一次成为玩家们的共同选择。“市场整体下滑,面向未来不确定因素增加,这个就是‘合’的触发因素。汽车市场当前就符合这样的触发因素。”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徐虎雄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能源时代的联盟:竞争激烈、维度更多

随着出行行业加速转型,新入局的玩家越来越多,合并联盟不再是老牌汽车巨头的“特权”,新能源时代的汽车业联盟走向轻量化且合作更加广泛。 

徐虎雄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随着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特别是在座舱技术、自动驾驶、电子架构等关键领域,技术、成本和研发周期等都是车企们竞相角逐的发力点。而车企的合作基本上都是为了应对上述的这些竞争。 

在汽车行业加速出清、所有玩家都在蓄力都在攻克AI、L5上车的时刻,充分竞争带来技术更迭加速,汽车制造商、智驾方案提供商争寻求相跨界合作的机会,“反向合资”成新潮。

有的车企加速推进技术跨界协同,其中智能汽车领域正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方向。不同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之间的合作,目前车企主动与供应链企业合作正兴起一波热潮,以华为为代表的智驾方案供应商正成为车企合作的“香饽饽”。

2023年8月,小鹏选择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宣布将推出一款A级智能电动汽车进入市场,彼时项目代号为“MONA”。在业内人士看来,小鹏此番收购滴滴智能汽车的开发业务,不仅是出于丰富产品线的考量,更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进行有效积累。2024年4月,广汽埃安也宣布滴滴自动驾驶成立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筹划量产车Robotaxi的推出与下线。

华为和车企的合作则开始得更早,2020年华为发起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以帮助包括一汽集团、长安汽车等在内的18家车企打造能让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2021年4月,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亮相上海车展,也同步官宣了华为与赛力斯的正式合作;后面三年,华为分别与赛力斯、奇瑞和北汽蓝谷推出了问界、智界、享界品牌,并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联合江淮汽车推出傲界品牌的首款车型。

今年1月,华为全资持股的深圳引望成立,经营业务范围主要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与智能车灯等,试图在汽车行业多分一杯羹。

有的车企聚焦充电换电业务合作。率先占领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特斯拉则较早尝到了布局充电业务的甜头。截至2024年7月,特斯拉已经与全球多家车企达成充电协议,北美正形成特斯拉超充联盟。在国内充电市场,特斯拉也已经与上汽通用达成开放部分超级充电站的合作。

而在国内市场,基于充电换电业务的合作范围更大的则是蔚来。“换电是蔚来的‘护城河’,而且随着网络扩大,以及加入换电网络的同行增加,我们这个护城河只会越来越深。”李斌表示。

2017年,蔚来已经开始布局充电业务。2023年11月,长安汽车率先官宣将与蔚来合作,随后吉利、一汽等车企也与蔚来签署换电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24年7月,蔚来的换电联盟成员已包括吉利、长安、江淮等在内的7家车企、供应链公司。

还有的车企正进行“反向合资”。2023年10月,零跑汽车与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集团合资成立零跑国际。据零跑方面介绍,零跑将依托Stellantis集团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成熟商业布局,大力提升零跑汽车品牌在当地市场的销量。

在新一波“反向合资”中,国产汽车品牌开始反向向欧洲老牌汽车巨头输出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2023年7月,大众宣布与成立不到10年的小鹏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中国B级汽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基于G9平台的大众品牌车型;12月,小鹏手握大众超50亿元投资,接纳大众以4.99%的股权占比成为其成为第三大股东。

终归是各取所需 

燃油车时代的联盟让陷入危机的车企脱困,但对偏弱势的车企而言并不是一个平等互惠的商业交易。在汽车集团冉冉升起时,无法突围的车企依旧会被吞并甚至淘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车企之间抱团合作的约束更少、链接更弱,相比于单打独斗,他们也更能发挥互补效应。

在徐虎雄看来,合作是车企双方各取所需的选择。以大众和小鹏的合作为例,一方(大众)为了能更快推出更具产品和技术竞争优势的新产品;另一方(小鹏)则是为了技术变现从而支撑后续进一步发展。

所谓的抱团现象本质上是一种连锁反应,徐虎雄表示,“大家都温饱不愁的时候,不需要也不会去思考抱团取暖,更多思考自己怎么更好发展。但是大家都饥寒交迫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时候就一定会抱团取暖,先活下来再说。”

对合作的争议也时刻存在,当合作方的光芒过大,则容易掩盖车企本身的品牌声量以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比如华为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智选车”模式也引发了市场对车企丢失“灵魂”的担忧。

在自主品牌里,理想算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和其他车企抱团合作的品牌。但理想对未来汽车市场的淘汰与整合的看法同何小鹏相似,在2023年的理想秋季战略会上,理想汽车提到,到202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达到90%,届时市场上可能只会剩下四五家主要企业,而理想汽车希望能够成为其中之一。对此理想的策略是自主发展,在智能驾驶、产品节奏、研发投入等方面增进投入。

在血战之前,各大玩家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生存法则。不过,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流失,或许才是最终获胜的关键所在。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