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夫生注射液在我国获批上市,渐冻症患者能否踏上“解冻”之路?

2024年10月09日 19:2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闫硕
ALS患者对于针对明确靶点的对因治疗药物需求极为迫切。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10月8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最新显示,渤健的托夫生注射液(Tofersen)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携带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的成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

ALS即渐冻症,是一种进行性、致命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可导致患者大脑和脊髓中与运动相关的神经细胞逐渐死亡,从而引起全身与自主运动相关的肌肉无力和萎缩,最终,患者往往因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等问题而死亡,存活时间通常为3~5年。

研究发现,多个基因与ALS的发生有关,其中SO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ALS致病基因。目前,已知由SOD1基因突变引起的ALS约占所有ALS的2%,属于超罕疾病。在所有ALS患者中,无论有无家族病史,都有一定几率由SOD1基因突变引起。

根据公开资料,Tofersen是全球首款针对ALS的基因靶向疗法药物,也是唯一一款针对SOD1-ALS的对因治疗药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东升表示,ALS的治疗一直是世界性难题,目前获批上市的治疗药物疗效十分有限,且大都局限于疾病生理机制的某一个方面。此次Tofersen在中国的获批,对ALS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对罕见病的新药研发、绿色通道审批以及进口药和国内创新药物的审批方面,都给予了特殊通道的关怀。此次的Tofersen便是通过免临床途径获批上市。Tofersen于2023年7月向NMPA提交上市申请,并于今年3月最先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

对因治疗需求迫切

2014年夏天,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冰桶挑战”席卷全球,以ALS为代表的罕见病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此外,由于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京东集团原副总裁蔡磊、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等人均为ALS患者,ALS也因此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

ALS被视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数据显示,近200年来全球有1000多万人因此死亡,治愈率为0。中国是世界上ALS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患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每年新增渐冻症患者约2.3万例。2018年,ALS被收录至我国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研究显示,ALS患者中,约90%~95%的病例病因不明,为散发性病例,其余5%~10%的病例则可能与遗传有关,为家族性病例。至今,研究者已发现多个基因与ALS有关,其中SOD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我国约1.2%散发性ALS患者和18.9%家族性ALS患者与SOD1基因突变相关。

数据显示,SOD1-ALS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约为50岁,中位生存期为2.7年,平均病程约为5年。由于疾病具有致死性,患者对于针对明确靶点的对因治疗药物需求极为迫切。

Tofersen是一种反义寡核苷酸(ASO)药物,可通过减少SOD1蛋白合成,减少毒性SOD1蛋白的蓄积,从而减轻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减缓疾病进展。

去年3月,美国FDA委员会一致建议加速批准Tofersen,同年4月,Tofersen正式获批上市。今年5月,Tofersen获欧盟EMA批准正式用于治疗ALS。

Tofersen的获批基于VALOR临床研究以及开放标签扩展(OLE)研究的12个月综合结果。通过VALOR,研究者评估了Tofers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OLE研究主要用于比较早期启用Tofersen和延迟启用Tofersen的治疗结果。

具体而言,VALOR的3期研究包括108名由SOD1基因突变引起的ALS成人患者。结果显示,Tofersen虽未能达到主要终点(基线至第28周,Tofersen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修订版ALS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变化),但在生物标志物方面,与安慰剂相比,Tofersen治疗组神经丝轻链(NfL)减少了55%,而安慰剂组增加了12%。此外,Tofersen治疗组患者的CSF SOD1蛋白水平(靶点作用的间接指标)降低了35%,安慰剂组降低了2%。

在完成VALOR研究并参与OLE研究的受试者中,52周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之前接受安慰剂并在OLE研究中启用Tofersen的受试者NfL水平出现下降,下降幅度类似于在VALOR研究中接受Tofersen治疗的受试者。与使用安慰剂/延迟启用Tofersen的患者相比,早期启用Tofersen与临床功能、呼吸强度和肌肉力量等指标呈现的衰退减缓趋势相关,尽管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

加速推进药物研发

尽管Tofersen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但仍需要经过严格的测试。目前,Tofersen正在开展3期随机、安慰剂对照的ATLAS研究,预计将招募约150名具有SOD1基因突变但没有ALS症状的参与者,以评估Tofersen是否可以延迟ALS症状的出现。该研究预计于2027年完成。

需要指出的是,临床上ALS患者的治疗需求远未被满足。Insight数据库显示,在Tofersen获批之前,国内用于治疗ALS的药物只有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利鲁唑是一种苯并噻唑衍生物,可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谷氨酸能神经传递。尽管利鲁唑在临床实践中大都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但利鲁唑在ALS中的疗效有限。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通常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但对ALS效果不佳。

近些年,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ALS相关致病基因及风险位点被发现。数据显示,目前已发现超过40个基因与ALS相关,可解释大约70%的家族性渐冻症和大约15%的散发性渐冻症的病因。

SOD1蛋白基因突变作为当前诊疗市场主要靶标,为科研机构和制药企业提示靶向药物研发方向。除SOD1之外,C9orf72、FUS和TARDBP与ALS的发病相关性也较为显著,相关药物的研发也在逐步推进。

对于患者而言,尽早开启基因检测,明确自身所患ALS是否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对于疾病的精准诊断、预后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蔡磊等人的推动下,我国ALS药物研发的进程有所加快。在2020年下半年之前我国针对ALS的药物研发,近70年来只有15条药物临床管线,2020年下半年至2023年下半年,我国启动ALS临床管线数量超过45个。

头豹研究院分析指出,中国ALS治疗药物领域正处于由化学药品主导向靶向治疗迈进的关键时期,海外品牌前沿发展技术为本土市场提供重要研发指引,占据第一梯队席位,部分国有品牌积极布局,本土化路径开辟潜能助力其进入第二梯队,不乏市场玩家仍以症状缓解用化学药物为主要研发品类,在精准治疗需求持续走高的当下略显竞争实力不足,因此进入第三梯队。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