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武瑛港 北京报道
2024年,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密集裁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强生、碧迪、美敦力、爱德华生命科学以及费森尤斯等企业,2024年已裁员或计划裁员总人数已经达到2948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上市公司公告以及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
其中口腔领域企业登士柏西诺德裁员数量最多,超过1200人;其次是爱德华生命科学,将减少3%全球员工,相当于约 540 名员工;另外强生自2022年中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裁员行动已至少涉及1000名员工。
医药战略咨询专家秦望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其实不仅是海外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近两年国内医疗器械及医药企业同样在持续进行人员优化,其背景是在新局面下的战略调整和风险预先防范,主要行动体现在精细化运营,即优化成本。
一位医疗领域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不论是大型跨国医药企业还是医疗器械企业,其实裁员都是“日常操作”,他们会经常通过内生或并购的方式开拓管线,某个管线发展不乐观,或者未来收入达不到预期,可能就会被裁掉,然后开拓其他管线,周而复始。
各有所难
虽然各大跨国医疗企业均在裁员,但是各自裁员的原因不尽相同。
对于登士柏西诺德,其财报显示,2023年2月公司已决定重组业务,全球员工人数将减少约8%至10%,按照其全球雇员数量15000名计算,本轮裁员数量在1200-1500人,该计划预计于2024年基本完成,每年可节省约2亿美元的成本。
2024年上半年,口腔企业登士柏西诺德营业收入19.37亿美元,同比减少3.44%,该企业指出,国内种植牙的集采也是其业绩的影响因素之一。据了解,2023年国内完成的种植牙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下降近60%,登士柏西诺德产品平均降价约57%。
爱德华生命科学的裁员可能与其整体业务尤其是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业务的增长放缓有关。
2023年爱德华全年营收60.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Q4销售额15.3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但是到2024年,第一季度收入15.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0%,第二季度增速进一步下滑至7%。
从其收入占比最高的TAVR业务来看,财报将其增长指引从8%-10%下调至5%-7%,爱德华生命科学首席执行官也表示,TAVR的增长低于预期。
美敦力则是在美国加州裁员 44 个工作岗位,以及在国外某地区裁员 35 名员工,约占该地区员工的 3%。
以及2024年 1 月,美敦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Geoff Martha宣布计划关闭至少 5 个制造基地,并将8个配送中心合并为2个“超级配送中心”。
美敦力的裁员计划或许与呼吸机业务有一定联系——2024年2月,美敦力作出最新决定,将退出亏损的呼吸机产品线,该业务属于美敦力旗下患者监测和呼吸干预(PMRI)业务,早在2022年10月,美敦力就已经透露计划拆分该业务部门。
强生同样可能是出于业务调整考虑,根据美国新泽西州WARN通知档案,强生计划在新泽西州的新布仑兹维克市削减231名员工,该地正是强生总部所在地。
虽然这一通知档案并未公布具体涉及业务,但是根据2024年9月相关报道,强生正在逐步关闭其制药部门的心血管和代谢部门。
该部门的核心产品为抗凝药物拜瑞妥(利伐沙班),由强生与拜耳合作开发,曾经是世界上最畅销药物之一,上市至今15年有余,2020年利伐沙班全球销售额高达74.98亿美元。
但是2020年利伐沙班原研化合物专利到期,2024年8月,美国医保谈判后,该药物价格降低62%,而早在2017年,这一药物在国内价格已降低62%——10mg×5片规格的中标价由364.35元调整到138元。
另外近日史赛克相关裁员信息在业内流传,有报道称史赛克在佛罗里达州某工厂的裁员计划最终将导致约500名员工的永久性裁员,并计划在2026年12月31日前关闭该工厂设施,21世纪经济报道查询官网并未发现该信息。
但是有接近史赛克的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史赛克从2021年开始就在逐渐关闭该工厂,2024年的裁撤仅涉及个位数员工,对企业整体影响非常小,甚至都达不到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或者官网发布通知的水平。
裁员+并购,齐头并进
虽然跨国医疗器械企业裁员数量动辄数百人,但是上述医疗领域资深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不论3%还是4%,对这些外企来说都是很小的比例,部分大型跨国企业规模很大,员工数量动辄数万人,哪怕裁掉500人,可能也不到3%。
据了解,美敦力全球员工数量超过9.5万人,爱德华生命科学的重症监护业务拥有约4500名员工,也只占员工总数20%,碧迪医疗的全球员工数量超过7万人。
据该资深人士分析,这些规模较大的跨国药企或者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一直都活得不错,依靠手中数个或数类经典产品,每年能创造数十亿美元收入,哪怕市场有震荡,收入减少20%,也仍然有不菲的收入,再加上往年的资金积累,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强。
“不像部分初创Biotech企业,资金链可能比较脆弱,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可以放心运转,一旦环境变差,就不得不变卖管线,不然可能会从市场中消失。”该资深人士指出。
虽然不少企业在裁员,秦望岑进一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此时部分大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也在强化并购,把更多优质和潜力管线收入麾下,以对冲收入及利润潜在的下滑风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1月至7月,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共完成12项收并购,总并购额超过23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685.9亿元。
近日史赛克再次出手,宣布完成对神经技术公司Nico Corporation的收购,这已经是史赛克今年来的第七笔收购,此前在3-4月和7-8月,史赛克共收购慢性腰痛、人工智能辅助、软组织固定、关节耗材等领域的6家企业。
爱德华生命科学同样收购动作不断,在一个月内完成了四笔交易,分别斥资12亿美元收购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两家公司,以3亿美元收购二尖瓣公司,并通过系列协议,获得可调节二尖瓣环和二尖瓣技术的许可和开发工作。
据秦望岑进一步分析,由于各种因素,很多跨国企业都在调整发展战略,有些中小型外资企业甚至正在剥离部分国家及地区的资产,国内的大型医药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也在试图收购这部分资产。不只是医药行业企业,投资属性较强的海外巨头企业以及PE资本,都在跃跃欲试要抓住资产估值走低的时期尝试并购。
但是2024年密集发布的裁员信息,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国际医疗市场环境存在的困境。
“当前全球市场基本都处于经济弱周期,同时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太多,很多跨国企业对美国降息后经济形式较为敏感和担忧。因此进行提前的风险防范。美国医保谈判未来也会是国际医药市场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对于目前已经发生的或正处于计划中的裁员影响不大,未来影响如何尚未可知。”秦望岑表示。
(实习生张烁、李依浓,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