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我们需要从战略层面思考新的方式,新的机制,为农食系统转型提供融资支持。”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总干事、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非洲大陆区域主任Simeon Ehui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10月10日至12日,以“气候变化与农食系统转型”为主题的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AFI )在北京举行。Simeon Ehui在会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在农食领域的科技投资以及政策改革,为非洲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中非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共同努力将所有希冀变为现实。
“如果想走得快,就独自前行。但如果想走得更远,就携手同行。这意味着伙伴关系十分重要。”Simeon Ehui称,中国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创新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非洲也需要采取类似的举措。中非两国政策制定者、科学家以及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很好的合作方式。这也有助于促进南南合作。中国在非洲投资了很多基础设施,这十分有益。除此之外,投资于创新与研发领域也很重要。
10月9日,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谅解备忘录。Simeon Ehui表示,双方将围绕备忘录这一框架开展合作,两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可以彼此交流、共享知识,两个机构也可以共同寻求科研资金支持。除了签署备忘录,如果切实开展联合项目,将在“为非洲粮食安全制定解决方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性研究组织,成立于1967年,总部设在尼日利亚伊巴丹。该机构与合作伙伴携手,致力于加强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实践。
(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总干事Simeon Ehui 受访者供图)
技术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21世纪》:你认为农食系统低碳转型面临什么挑战?
Simeon Ehui:当前,气候变化加剧,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影响。土壤变得脆弱,加之干旱等因素,对粮食安全构成挑战。我认为,农食系统转型难点在于提供解决方案,依托技术帮助农民应对气候挑战。
《21世纪》:你对加强农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有何看法?
Simeon Ehui:确实,资金是转型的主要制约因素。没有资金,就无法支撑能够帮助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我们需要从战略层面思考新的方式、新的机制,为转型提供融资。我认为,需要建立专门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目前,多边开发银行在气候融资方面做的还不够,尽管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我认为需要更多的资源。
除了农业,能源等其他领域的转型,也需要大量资金。各国政府正在提供相关资源,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也建立了相关资金机制,来推动气候融资。
《21世纪》:在你看来,技术创新对于推动农食系统低碳转型有何重要性?
Simeon Ehui: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食物、作物和农业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创新,需要研究,需要依托新的技术来管理土壤、改良肥力。尤其是对于非洲国家来说,技术解决方案至关重要。如果无法获得相关技术,这些国家将持续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切实开展联合项目
《21世纪》:你认为如何加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国际合作?
Simeon Ehui:我曾说过,如果想走得快,就独自前行。但如果想走得更远,就携手同行。这意味着伙伴关系十分重要。中国在农业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不断创新解决了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我认为,非洲也需要采取类似的举措。基于此,我认为中非两国政策制定者、科学家以及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互动,是很好的合作方式。这也有助于促进南南合作。
我们可以依托中非合作机制提升伙伴关系。中国在非洲投资了很多基础设施,这十分有益。不过,我认为,投资于创新与研发领域也很重要。我非常支持中非围绕这些领域开展合作。
近日,我代表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作为合伙伙伴,我们将共同前行。我还计划到海南海口围绕热带农业讨论相关合作。
《21世纪》:请展开谈谈,伴随签订谅解备忘录,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与中国农业大学未来的合作方向。
Simeon Ehui:双方将围绕备忘录这一框架开展合作,两个机构的专家学者可以彼此交流、共享知识,两个机构也可以共同寻求科研资金支持。我认为,除了签署备忘录,如果切实开展联合项目,将在为非洲粮食安全制定解决方案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将愿景变为现实
《21世纪》:今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这为中非农业合作带来了哪些新机遇?
Simeon Ehui:我认为峰会为中非深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契机。双方领导人在峰会上签署了中非之间最高级别的协议,发出了希望进行高水平合作的信号。在农食系统领域的合作,也需要贯彻峰会的精神和指引。需要根据非洲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可以共同实施的合作项目。
《21世纪》: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高级别会议之一聚焦“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你认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对非洲有何启示?
Simeon Ehui:我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非洲借鉴。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取得的变化和发展令人惊叹。中国在农食领域的科技投资以及政策改革,为非洲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中非双方可以互相学习,增进了解,共同努力将所有希冀变为现实。
《21世纪》:你对中非围绕生物育种等具体领域深化合作有何期待?
Simeon Ehui:我觉得可以继续深化合作关系。不久前,中国学者拜访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了解香蕉育种方面的情况。此外,研究所还关注木薯、山药、大豆等其他品类。在这些领域,也期待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一步深化育种技术、土壤与病虫害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共同实施具体的项目。我对未来的合作保持乐观。
我想强调的是,中非合作伙伴关系并非停留在会议或者文件签署层面,而是需要体现在实践中,互享知识,开展培训,通过具体项目将一切愿景变为现实。我呼吁中国与非洲持续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