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丨关注外部“再通胀”可能性,系统性落实增量政策

2024年10月17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10月后,一系列因素正在对美国经济前景构成两种可能影响:再通胀或滞胀。这种预期导致美国市场出现分歧,美元指数的再次上涨也对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

9月份,美联储首次降息就以50个基点的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导致市场开始进入降息交易。但是,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5.4万人,远超预期的15万人。8月数据也从14.2万人上修至15.9万人,7月就业数据被上修的幅度更大,上修5.5万人至14.4万人。这远超市场的预期。9月的失业率也低于预期,9月为4.1%,低于预期的4.2%。

与此同时,受订单激增和商业活动增强推动,美国9月ISM服务业PMI54.9,预期51.7,8月前值51.5,大幅超出市场的预期,连续第三个月扩张,且9月的扩张速度创下2023年2月以来最快。9月美国CPI同比2.4%,环比0.2%,市场预期同比为2.3%。美国9月一系列远超市场预期的数据导致降息交易出现剧烈逆转,全球汇率市场出现抛售日元、做空欧元的趋势,而人民币近期持续升值的进程也因此中断。

现在,市场一些分析担心美国出现“再通胀”,从而干扰或中断美联储降息节奏。这是因为,从国际形势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推动油价出现反弹,中国采取扩张性的政策也对大宗商品价格构成了支撑。而从美国国内因素看,四季度美国通胀压力可能再起,房租通胀、核心非耐用品等可能成为通胀的主要源头。

另外,美国大选的不确定因素也增加了再通胀的可能性,例如,若新一任美国总统支持强势美元的政策,或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征收20%关税等,都将对这个主要依赖进口消费品的国家构成通胀压力。应当说,在美国大选即将举行前,市场对于各种数据均超预期的认识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事实上经济并没有那么强。但也有人认为通胀压力继续存在,但如果不继续降息则可能对经济产生伤害。因此,在当前不确定的阶段,市场可以有各种短期的选择。但是,从长期看,不管是哪位候选人主政,他们在竞选中承诺的政策都大概率将继续大幅增加美国的债务水平。在过去几年,美国经济主要由财政政策支撑,而未来的新一届政府,则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这可能会成为美国长期通胀的根源。

当前再通胀预期带来的美元走强,客观上可能对中国新推出的一系列增量政策带来部分外部影响,比如人民币汇率暂时贬值等。但美国经济并不支持其利率持续维持高位,尤其是其今年联邦债务利息支出已经高达8920亿美元。当前美国经济数据与市场情绪相当程度上受大选干扰,这种影响或将很快消失。

我国经济主要问题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仍保持国际竞争力。因此,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过去几年,中国接连受到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充分显现,但外部冲击也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信心与预期。随着美国经济进入软着陆进程,而中国则开始实施一揽子增量政策,两种不同周期下,美国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或将有所降低。我们应该坚定信心,随着增量政策有序渐进地加力与加量,我国将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系统性渐进加量能够避免由投机情绪造成的非理性波动,让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增长质量也更加可靠。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