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观察 | 国际贸易逆风之下,新能源车出海如何破局求变?

2024年10月22日 2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赖镇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新能源车出海依旧风起云涌。“不出海就出局”已经成为各大车企的共识,时间来到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早已不是“是否要走出去”,而是“重重阻力下如何找到出海的新解法”。

贸易壁垒、市场放缓、地缘风险,是近年车企布局海外经常提及的关键词,但“走出去”是进阶全球化车企的必经之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乘用车出口363.3万辆,同比增长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2.8万辆,占乘用车出口比重约四分之一。

出海征程如“冰与火之歌”,国内车企如何寻找破局新路?第136届广交会上,参展车企分享了他们的看法。

出海的逆风

“几年前,我们推出第一台新能源乘用车时,就把重心更多放在了海外销售上,”开沃新能源汽车海外业务中心副总经理张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当时开沃发布的是中型SUV车型,但充分意识到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后,还是选择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向海外市场。

最开始,开沃汽车选择打入的是欧洲市场。欧洲作为全球传统车企的大本营,外部车企要打入欧洲并不容易,但张飞向记者解释,2021年开沃进入欧洲时,当地市场可以说还是一个蓝海,欧洲车企还走传统燃油车的路线,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则称得上一个差异化的产品。而且,新能源汽车比较看重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那么除了中国以外,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绿色转型意愿最为强烈的就是欧洲,所以开沃认为布局欧洲是有相当大机遇的。

不过,时移世易,这两年车企发现掘金欧洲没那么容易了。“欧洲传统车企也在加快新能源转型,抢滩欧洲的国产车企也在迅速增多,现在的欧洲市场已经不是几年前的蓝海了,”张飞感慨。

更让车企感到闯欧不易的,则是欧盟酝酿中的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案。张飞表示,虽然现在中欧双方还在谈判,但如果欧盟最后在10%汽车进口税的基础上再加征30%多的反补贴税,那车企的进口关税就会达到40%以上,因为开沃主要做中端、经济型新能源车,对车企的冲击是非常大。高关税会极大压低利润空间,“无论是我们在欧洲的经销商,还是车企本身,盈利都会变得很困难。”

实际上,决定对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筑起贸易壁垒的不止欧洲。

今年夏天,美国、加拿大相继宣布对华电动车加征100%的进口关税。巴西作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2015年以来对新能源车进口有着关税减免的政策,但今年开始也宣布对新能源车进口实施阶梯税率。土耳其也在近两年接连加税,施加一系列非关税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为汽车出口带来挑战,动荡的地缘局势也为车企出海平添几重不确定性。

“金彭自2004年就开始从事轻型新能源出行产品,目前的产品序列有电动三轮车、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也有电机、电控等零部件产品。今年以来,红海危机、巴以冲突等国际局势风波不断,给我们的出口带来不小影响。港口、物流、运价都会因为这些意料不到的事件受到波及,也影响我们和海外客户的沟通和交付。”江苏金彭集团海外品牌负责人侯大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传统的整车出口正在遭受越来越多的现实阻力,这也意味着车企到了需要真正布局海外的时候。

海外建厂进行时

过去,每每提及海外建厂,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计算成本——建厂前期在土地、厂房、产线设备就要投入巨资;海外供应链不完善,采购零部件也要花费额外的物流成本;而在投产后,海外的用工成本、生产效率对比国内都有很明显的短板。

但当整车出口愈发难以为继,赴海外建厂已是一种顺势而为。

在广交会上,广汽集团向媒体介绍,广汽国际已形成整车出口+现地化运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方面,广汽目前已设立广汽国际(香港)、中东分公司、墨西哥公司等境外分支机构,及时研判海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应对策略。另一方面,广汽国际也积极在海外推动本地化生产落地,在非洲、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多家组装工厂,其中尼日利亚、突尼斯已实现首批车辆下线交付;广汽首个CKD(全散件组装)工厂也于今年4月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广汽埃安泰国智能工厂在泰国罗勇府于今年7月正式竣工投产。

(广汽集团在第136届广交会上展出的汽车。   记者赖镇桃/摄)

而为了降低庞大的建厂成本投入,与当地车厂合作生产,是较为普遍的应变之举。

张飞告诉记者,欧盟加征关税是一个潜在大势,开沃汽车也在调整出海战略,整体方向上就是从整车出口转向SKD(半散件组装)模式,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共建产能和供应链,这样既能减少完全自建工厂的成本投入、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也能减轻单纯依靠整车出口的压力,带动当地就业,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而在出海建厂的选址上,一些“中转国家”是近年受关注度较高的区域。

侯大富表示,金彭最开始通过发展经销商的模式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意识到在海外建立“中转点”可以解决很多国际货物运输的风险问题,所以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正准备建设工厂和产线,泰国工厂也在选址过程中,但受到当地政策的限制,只能采取合作建厂的模式。

“自建产线的投入确实不小,但也是品牌出海所必需的,”侯大富说。

融入当地

在广交会展出的电动汽车前,来自墨西哥的采购商Luis Gerardo热情地举起手机和讲解人员自拍合影。参展期间,他还到户外试驾了一番,问及感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感觉很好,是一次不错的体验,价格也适中。我在墨西哥一家工厂工作,工人在城市里通勤,有这些电动车会非常方便。”

Luis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之前他开过丰田、宝马、雪佛兰等品牌的汽车,但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看到这里展出的汽车后,对中国新能源车的技术感到惊叹。如果更多中国电动车能进入墨西哥,对本地人的出行来说是一个好事。

而尽管电动车对基础设施的配套有一定要求,但Luis表示不太担心充电和续航问题。“墨西哥的电力配套能满足电动车充电的需求,只要在家里充一次电,在城市里跑一百多两百公里完全不是问题,而且不用汽油可以节省不少费用。”他回应道。

像墨西哥这样的新兴市场,近年正成为国内车企出海的新大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在《2024年9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中指出,2024年1-8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较好,在南美和东南亚市场表现很好,非洲等市场也有恢复,这也是中国产业链强大,形成较强的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双增长。

成都中鑫海实业集团是四川第一批拿到汽车出口资质的公司,主要从事汽车及零部件进出口贸易和4S店服务,公司执行董事杨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鑫海的出口贸易最初面向中亚、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近年也在拓展非洲、南美洲的市场,尤其近年中非关系持续升温,非洲是公司非常看好的增量市场,今年车交会上就接待了100多组非洲的客户。最近在广交会参展,来访的南美、中东客户也很多。

张飞表示,面对潜在的贸易壁垒,开沃也在加快多元化布局,在欧洲上线新车型继续深耕当地市场的同时,也在加大对南美、东南亚市场的开发。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沃也会发挥和创维集团的协同优势,在中东、北非这些光照充足、土地价格便宜的地区,推出光储充一体化方案来为新能源车补能,对当地消费者来说更有助于节能降本。

在与广交会不少车企的对话中可以发现,电动车出海的本地化,已经不局限于在当地生产建厂那么简单,而是在车型设计、功能等许多细节上都融入对本地人需求的关照。

侯大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金彭的业务经理会在当地考察需求,根据应用场景微调功能设计,比如发展中国家很多道路是非铺装路面,那么金彭在当地的电动车产品会在减震上做改动;一些地区的消费者有比较多拉货物的需求,金彭也会在承重上做调整。简而言之,就是在全球统一的品牌识别、VI系统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应用场景、应用人群做本地化运营。

而在广汽的展位,现场的工作人员也指着一辆亮橙色的紧凑型SUV向记者介绍,这是明年即将在欧洲登陆上线的AION V,也是广汽首款欧洲战略车型,目前也在巴黎车展首次亮相。考虑到欧洲用户习惯与中国用户会有较大差距,法规也有区别,AION V在设计之初,额外增加了一些成本投入,包括更高的数据和智能化安全要求、车身结构等方面的改进等。

杨姗坦言,确实要承认,现在不论海内外,汽车行业的竞争都很激烈,业内人普遍倍感压力。但她依然对市场开拓充满信心,在她看来,除了做好最基本的汽车销售,在海外本地市场的精耕细作很重要,一方面是和当地经销商、合作伙伴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另一方面中鑫海也会派工人出海,在客户管理、售后维修等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而不仅停留在卖车,“潜力市场无处不在,就看我们怎样精耕细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