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137期)|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启动,上海浦东全域开展电子口岸签证试点

2024年10月29日 18:00   21综合   周頔,刘智
工信部启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外资企业可在试点地区独资经营电信业务,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激发创新活力。财政部下达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07.3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工作。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立国家及省级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上海扩大电子口岸签证试点至浦东全域,提升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化水平。

时政要闻

工信部:启动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四地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

试点实施后,外资企业可在试点地区独资经营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电信业务,深度参与我国云计算服务、算力服务等市场。

近年来,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工作不断深化,推动开放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开放地域范围持续拓展,外资准入门槛不断降低。截至今年9月,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的外资企业增加至2220家。

“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标志着我国电信业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说,要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打造立体化安全监管体系,优化服务管理,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

专家表示,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将进一步丰富市场供给,激发创新活力,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和各行业融合进程,促进行业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

据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组织试点实施,跟踪试点成效,适时扩大试点地区范围。

财政部:下达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全年合计107.3亿元

10月23日,财政部对外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的通知》,明确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纳入直达资金管理,直达资金标识贯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环节。

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是中央财政安排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各地开展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建设、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等工作。

财政部要求,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专款专用。同时,按照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做好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共计安排资金107.33亿元,已提前下达100.23亿元,本次下达7.1亿元。其中河南本年度安排资金4.36亿元,已提前下达4.38亿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到2025年全面建立国家及省级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

10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8项重点任务,破解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面临的短板制约,提升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

《通知》明确了健全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完善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机制、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8项重点任务。

《通知》提出,该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到2025年,国家及省级地区碳排放年报、快报制度全面建立,一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标准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发布实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并定期更新,碳排放相关计量、检测、监测、分析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到2030年,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构建完成,国家、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全面建立并有效运转,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和规则更加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碳排放管理能力显著提升,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排放数据能够有效满足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碳排放管控要求。

《通知》要求,全国及各地区、各行业碳排放数据按照“谁核算、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碳排放数据汇总、分级管理和部门共享,依托有关数据开展形势研判、提醒预警、评价考核等工作,有关分析结果及时与数据提供部门共享。

地方行动

四川: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服务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

10月21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围绕产业生态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指出,全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工作,要聚焦服务产业建圈强链,从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出发,在提供更加便利化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方资源,叠加精准、个性、衍生和智慧四类服务,优化服务模式,推动政务环境与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政策链五链融合,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方案》明确,试点地区有泸州市、绵阳市、广元市,以及成都高新区、成都市武侯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攀枝花市米易县、乐山市夹江县、雅安市天全县,还包括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自贡航空产业园等13个产业园区。

《方案》要求,各试点地区要围绕服务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突出特色产业,梳理完整的产业链条;参考已制定的省级指导目录,逐级制定本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参考绵阳市新型显示和宜宾市动力电池2个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将涉企服务事项省级指导目录及本地各级涉企服务事项清单中的事项嵌入产业链,形成产业链服务事项清单。推动清单内服务事项进驻线上线下渠道,提供集成服务。

《方案》对试点地区的任务做了三年规划,2024年,试点地区围绕重点产业链编制发布涉企服务事项清单,打造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区)和园区企业服务驿站两个站点,推动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在工作机制、办事流程、服务方式等方面实现创新。2025年,建设运行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码”应用体系和政企沟通交流等线上平台,完善服务渠道,推进清单内事项在站点和平台集成提供、便捷办理。试点地区持续开展探索创新、形成经验,适时组织全省推广。2026年,建立跨领域跨地区涉企服务协作机制,促进行业、区域间业务链接和发展协同,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圈”,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推动构建较为成熟的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上海:电子口岸签证试点扩大至浦东全域,提升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化水平

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消息显示,经国家移民管理局批准同意,自2024年10月25日起,电子口岸签证试点范围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扩大至浦东新区全域。经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单位邀请来沪、符合办理口岸签证条件的外国人,可申办F字(访问)、M字(商贸)、R字(人才)、Z字(工作)和S2字(私人事务)电子口岸签证并自上海口岸入境。

据了解,电子口岸签证全程网上办理。经审核备案的企业单位,可登录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电子政务平台,代申请人提交签证申请信息。待电子口岸签证签发后,邀请单位可登录电子政务平台代为下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口岸签证确认书》PDF电子文件并发送至申请人。申请人可将《确认书》下载保存在电子设备或自行打印,凭护照及电子签证入境、停留。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已于今年7月12日起试点实施电子口岸签证,大幅度提升外籍人员来华便利化水平。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口岸签证处科长王盛表示,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会同浦东新区相关部门积极做好试点扩大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向符合条件的30余万家企业单位进行了政策宣介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助力新区提升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能级。

典型案例

安徽:2023年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619项、行业标准279项

近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对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全面展示和客观分析了安徽省标准化发展概况和趋势。

《白皮书》显示,安徽标准化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安徽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619项、行业标准279项;发布“一带一路”国际联盟标准3项;联合沪苏浙发布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5项;发布地方标准531项,位居全国第七;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发布团体标准299项;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18306项,位居全国第八。其中,在标准化试点示范方面,安徽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8项、立项省级试点示范项目88项。在标准化人才培育方面,安徽通过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386人,培训企业标准总监1799人。在标准化政策支持方面,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相关部门立项省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22项。截至2023年底,安徽202项企业标准获得企业标准“领跑者”称号,位居全国第七。

《白皮书》分为数读安徽标准化、标准化事业发展篇、标准化实践案例篇3个部分。其中,数读安徽标准化对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工作的特色和亮点内容,进行了概要性阐述。标准化事业发展篇主要统计分析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等情况。标准化实践案例篇主要收集整理了全省各地标准化工作在制造业、农业农村、服务业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广西: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教育厅、科技厅等单位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区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聚焦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助力职工成长成才、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建设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库四项重点任务,建立企业需求库,动员劳模工匠积极“揭榜”,通过现场指导、技术辅导等方式,帮助解决难题;重点聚焦“产业振兴”产业体系建设,对接企业用人需求,组织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组成讲师团,依托工匠学院、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等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服务;依托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开展“名师带徒”活动,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等单位将组建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形成“自治区级服务队+设区市服务队+产(行)业协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等服务队”共同行动的工作格局,构建全地域、全领域的劳模工匠“资源库”;搭建专项行动载体,加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工作力度,加快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工作室联盟,将劳模工匠纳入工匠学院师资库,构建“1+10+N”工匠学院(校)(1所自治区级工匠学院+10 所市级工匠学院+若干企业工匠学校)体系等。

为了促成劳模和企业的“双向奔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成立专项行动专班,开展综合指导、协调联系、保障评估,确保专项行动任务落地落实;同时,加强对参加专项行动的劳模工匠的关怀激励,注重典型选树。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