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市场行情中,AI板块表现亮眼。Wind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24日至10月25日,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上涨40.29%,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23.15%的涨幅。
人工智能的行情还能延续吗?哪些细分板块更有机会?随着三季报的披露,基金经理对于AI板块的策略得以曝光。诺安基金研究部总经理邓心怡指出,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未来算力、应用等领域蕴藏机遇。
阶段性扰动不改长期趋势 看好大模型、算力、应用
2023年至今,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其中,以英伟达为代表的海外算力芯片快速增长,以OpenAI为代表的海外大模型不断打破模型能力的天花板。
站在当下,邓心怡在基金三季报中指出,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在2024年三季度出现了阶段性扰动。英伟达GB200系列产品在8月明确提出可能延迟出货,对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然而,她认为,随着9月末OpenAI o1模型的发布,大模型有望实现从“LLM模型-简单推理能力”,延展到“后训练叠加强化学习-思维链能力”的本质性提升,突破了此前模型能力的天花板。人工智能板块虽然短期受到训练算力供给扰动,但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从模型到算力、应用的突破和飞轮效应指日可待。
同时,从国内来看,邓心怡认为,人工智能算力的国产化需求迫切,国产算力2024年下半年进入关键验证期,可能决定未来国产算力芯片的竞争格局。国内各地区智算中心项目逐步推进,有望进一步催化国产算力加速成熟。
她也表示,应用的爆发有望一触即发。“期待一款真正AI Native的应用出现,也期待AI对人类生活的帮助能从虚拟走向现实,通过改变工业生产方式、人形机器人的推广等,真正实现人与AI在现实的交互。”
科技板块快速演绎 着眼远期空间响应短期变化
不过,高成长的科技股往往被赋予高估值,在科技板块快速演绎下,如何才能“买到好价格”成为基金经理需要面对的问题。
邓心怡表示,AI模型能力的快速迭代和创新,是推动AI产业发展和相关板块市值变化的最重要动力。
对于当前AI板块的估值前景,邓心怡介绍会尝试用终局法评估未来的市值和业绩规模,设置跟踪效果较好的高频指标,持续关注公司变化,动态更新以5年左右的发展周期为主的业绩空间。同时,会参考同类公司中相对成熟公司的估值体系,给出市场中性情况下的终局估值。
在此过程中,对于国产化类型的科技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产业链安全的板块,邓心怡表示,需跟踪硬件的技术壁垒、应用端的场景入口壁垒、数据壁垒等。在板块显著过热的时候做适度调整,在市场情绪极度悲观的时候捕捉被低估的投资机会,在把握科技产业变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中国科技类资产的合理定价。
同时,邓心怡也倾向于进行产业链调研和关注信息披露中的研发投入和资产质量。她表示,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公司维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真正的科技创新需要大量产业资源支持,比如人工智能产业中算力和算法的交互创新,机器人产业中下游客户对上游关键环节的认可、各环节在产业链价值中的份额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