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时代竞争白热化 三季度物企利润继续探底

2024年11月07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韶葵

从2024年半年报与已发布三季报的物业服务企业来看,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正在加速探底企稳。趋势的背后,是物企全方位调整之后,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近期,在A股上市的物业服务企业陆续发布今年的三季报。根据财报,相关公司净利润普遍呈现收缩态势。除了招商积余(001914.SZ)仍然能做到净利润维持正增长之外,其余几家A股上市物业公司的净利润均有所减少。南都物业甚至出现了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的局面。

综合来看,这也是近两年物企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从此前发布的中报就可以看出,2024上半年,64家上市物企,总净利润约为91.78亿元,平均净利润约为1.4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9.8%。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多家物企开始多方面发力,或剥离非盈利业务板块,或转换赛道。分析人士指出,未来,物业服务行业有望在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和股东回报等方面实现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增收不增利原因何在

特发服务(300917)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深圳,这家老牌物企的实控人为深圳市国资委。2024年前三季度,特发服务营收20.83亿元,同比增长14.32%;归母净利润为8190.33万元,同比减少2.38%。

新大正(002968.SZ)则是一家重庆民企,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5.77亿元,同比增加12.4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07亿元,同比减少15.2%。

在物业服务行业中,利润率的变动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物企净利润下行趋势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物业公司近年来着力于拓展第三方物业管理面积,以摆脱对母公司增量面积贡献的过度依赖。这一过程中净利润面临挑战。在上游房地产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物企以非业主增值服务为代表的高毛利业务继续收缩,叠加大部分企业的“第二曲线”探索效果不明显,行业整体利润率持续下行。

以南都物业(603506.SZ)为例,该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3.38亿元,同比下降3.60%;归母净利润为6032.18万元,同比下降47.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8099.89万元,同比减少7.48%。

趋势早已出现。近几年,港股上市物业企业毛利率均值从2021年的29.51%,下降至2022年的25.40%,再进一步下滑至2023年的23.95%。物企净利率均值则从2021年的13.01%下降至2022年的7.83%,再进一步调整至2023年的6.51%。

东吴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部分公司的毛利率在经过两年多的调整后,开始出现企稳甚至回升的趋势。以14家样本公司为例,其中有6家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的综合毛利率较2023年同期出现了回升。特别是中海物业、绿城服务和万物云,其基础物业服务业务的毛利率连续两个报表期均同比提升,显示出利润率的企稳回升。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多个因素。首先,部分公司通过聚焦战略实现降本增效。其次,执行“有质量的外拓”战略,确保新拓展的项目能够对利润率产生正向贡献。最后,2024年以来,各家物企的关联方母公司能够维持正常的销售和交付面积,也为物企提供了稳定体量的高利润率项目。

此外,此前启动的多元化业务,也正在收缩。部分物企通过出售盈利能力不佳甚至亏损的项目,挽救了整体利润率水平。比如今年9月,世茂服务出售无锡环卫公司60%股权,套现约2.5亿元,被认为是该公司退出环卫赛道的选择。

不过,物企应收账款风险犹存。2023年,物业服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达到861.35亿元,同比增长8.54%。今年以来,部分物企的营收账款规模仍然较大,其中包括头部物企。

至今年三季度期末,招商积余的应收账款规模为43.55亿元,较年初增长89.96%。

东吴证券指出,从时间维度上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增速和占比是判断公司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增速慢、占比低的公司,其经营风险相对较低。从应收账款的对象分类来看,关联方和第三方的支付能力和意愿是影响应收账款风险的关键因素。当前,除了央国企关联方的支付能力尚可外,其他各方的支付能力和意愿均有所下降。从企业性质分析,具有央国企背景的物企,对应收账款的管控明显优于非央国企物企。

存量市场博弈加剧

经过市场调整,现阶段,头部物企净利率水平集中在4%~10%之间,毛利率则普遍低于20%。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分析指出,物企要在短期内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大概率会推升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率表现。长远看,行业如果没有新的增长亮点与业务突破,当前的利润率水平可能将是行业常态。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近两年来的业务模式调整,物企对于母公司的面积增量贡献依赖度逐渐下降,物企扭转“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也越来越明朗。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新增合约面积排名前50的企业,新增合约面积合计约5.6亿平方米。其中,来自关联方的管理面积供给合计98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96%,来自第三方外拓的管理面积为4.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98%。

中指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今年10月,物业服务企业的新增合约面积总计达到8650万平方米。其中,碧桂园服务、中海物业、保利物业等公司在第三方市场上表现尤为抢眼。

宋红卫指出,物企接下来的竞争主场在于市场细分和服务品质。同时,政策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也要求企业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物业企业通过与关联房企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而“保交楼”等政策的落实,也为物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这种内生性增长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规模,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另一方面,从增量与存量并重的蓝海市场转向存量主导、增量辅助的红海市场,也将是未来物企要面临的挑战。在存量时代,物企内卷竞争不可避免。其中,在市场拓展环节,为了提升竞标成功率,物企也将全方位出击,“带资进场”“低价竞标”等方式将成为物企争夺存量市场的常规动作。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