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向“新”:321项科创成果亮相2024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

2024年11月08日 16:4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文汐,实习生杨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实习生杨毓 武汉报道   继北京峰会后,又一场由省部联合举办的对非创新合作重大活动落地湖北武汉。

11月7日,由科技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武汉开幕,近800位海内外嘉宾共同探讨中非合作新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100多万非洲农户;截至2024年8月,中非合作建成10万公里公路、1万多公里铁路、1000多座桥梁、100多个港口。

而湖北是对非创新合作的重要省份。2018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提出支持设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2021年,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在武汉揭牌,成为科技部与省份共建的唯一一个面向非洲地区国家设立的国家级国际区域创新合作平台。同年年底,首届中非创新合作大会在汉开幕,2024年已是该论坛举办的第三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中国今年提出未来3年内向非洲投资3600亿元人民币,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领域后,中非合作将进入新的阶段,各领域科技创新是中非合作中的重要内容。

加强多领域创新合作

科技创新作为一国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中非合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本届论坛面向全国共征集到中非科技创新合作成果321项。其中,科研合作与技术创新172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20项、农业与粮食安全40项、教育与人才培养32项、基础医学与疾病治疗14项、论文与专利43项。

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多国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创新合作,在农业技术、医疗卫生、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绿色基建等领域的科技合作不断深入。以农业为例,截至2023年,中国已在非洲建成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300多项先进农业技术,带动相关地区农作物增产30%至60%,惠及100多万非洲农户。

湖北近年来也在持续拓展与非洲的科技创新合作。数据显示,自2020年湖北省获批牵头建设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以来,拓展对非技术转移与创新创业网络,截至目前,在非建设分中心达到6家,已对接坦桑尼亚科技委员会、非洲科学院、南非技术创新署等115家机构加入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协作网络。

具体来看,在农业方面,湖北省农科院水稻品种通过布隆迪国家审定,这是我国首个通过国外审定的粳型杂交稻品种。该院还先后派出20批50余人次赴非洲多国开展技术培训、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

工业方面,以中冶南方为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该企业就对非洲国家开展过钢厂咨询、规划、设计服务。“近年来,中冶南方同青山集团、巨石集团等中资企业一起,实施津巴布韦鼎森钢铁公司综合钢厂烧结及高炉项目、巨石埃及石灰窑项目,打造非洲最大的钢铁厂之一和非洲大陆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助力两个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一鸣表示。在2024年6月,其在津巴布韦承担的非洲最大的普碳钢生产企业-鼎森钢铁1号高炉也顺利出坯。

数据显示,我国连续 15 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了 2821 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同期,湖北对非的进出口增长了10%以上。2024年前7个月,湖北对非洲出口农产品5.1亿元,同比增长22.3%;自非洲进口农产品2.1亿元,同比增长26.9%。

农业科技合作提质升级

此次举行的2024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非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农业科技合作即将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整合、从单线到网络的升级。”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

一直以来,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中非农业合作多年,中国致力于推广适合非洲自身条件的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助力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稻的技术创新尤其突出。杨振海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已向9个非洲国家发放超1000份绿色超级稻材料,累计推广面积达5.7万公顷,比当地品种增产20%以上,超3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这被誉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带给世界的一次革命。”杨振海说。

同时,兼具经济、社会、民生效益的“小而美”项目成为非洲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其背后也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助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黄凤洪提到,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多哥等地合作选育适宜当地的芝麻品种,其中“汉芝3号”等在莫桑比克产量提高50%左右,含油量提高3-4个百分点;在多哥试验的芝麻产量更达116kg/亩,是非洲平均产量的3倍。

企业方面,随着湖北农发集团旗下联丰海外搭建的“(莫桑比克)农垦农业国际技术转移离岸中心” 在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挂牌,该企业在该地推广多类农作物项目落地,如将中国推广成熟的高产高粱和玉米品种引进到莫桑比克,尤其是莫桑比克当地稀缺的酒用酿造高粱品种,这些品种在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还通过水稻品种筛选试验和技术推广服务,带动当地农户种植水稻品种华夏香丝、景华丝苗、鄂丰丝苗,水稻亩产量提升至400多公斤。

中非农业科技创新下一步如何接续发展?“联盟三年行动计划”给出了答案:将实施中非农业科技“三大合作计划”和特色农产品八项“点亮工程”,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力提升计划、农业绿色发展计划和科技减贫合作计划;另一方面,面向非洲重点国别和重要农产品,启动实施“点亮”工程,围绕重点区域、国家的特色农产品(如芝麻、花生、高粱、木薯、棉花、花卉、食用菌、茶叶等),开展资源收集、品种选育、标准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合作与交流,强化品种适应性研究和示范推广应用,服务中非农产品贸易,扩大非洲经济作物市场,助力非洲农民增产增收。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