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集聚了广泛的科技创新资源、国际化的金融体系,成为推动大湾区全球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命题。
11月7日上午,在深圳金博会期间,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该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国际金融学会、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深圳市金博会运营有限公司承办。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阮健骢认为,金融不仅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助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的重要工具。当下,金融的教育和研究应该更加积极地响应大湾区金融和科技、产业融合的需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金融机构不仅要支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提升,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帮助改善产业内部结构。产业端正处于应做更多兼并重组的时期,兼并重组等生产性服务业也是符合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服务业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坛还开展了三场圆桌对话,并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路径》《数据资产交易伦理治理报告》。
企业端、资金端“面对面”,如何构建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新格局
在圆桌一的对话中,资本端与企业端的嘉宾就“如何构建大湾区科技产业金融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与传统行业不同,科技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投入、高增长、强波动”的特性,创新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盈利不确定时常发生,因此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专业化,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更为复杂和精细的要求。
“我们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在研发、创新上,过去5年我们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平均每年20亿元以上。”会上,欣旺达董事曾玓建议称,“金融机构在做一些信贷支持的时候,是否把这部分研发投入纳入考虑,比如研发投入到一定阶段是否可以做一些利率调整、利率优化,可能更适合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
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之一便是“长周期、高投入”。而在所有科技创新企业中,药物研发类企业的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特点尤其显著。例如,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的绿叶制药(02186.HK)将每年超出销售额10%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
会上,绿叶制药(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陈进忠呼吁,生物医药行业需要一些耐心资本、耐心金融支持,近两年是生物医药行业的“寒冬”,投资等各方面非常艰难。如果金融能有更长耐心助力企业发展,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生物医药产业,在深圳或国内会有非常强的竞争力。
优必选科技首席品牌官谭旻也在会上直言,“科技金融目前对于人形机器人部分处于观望态度。无论是从人工智能还是机器人本体来讲,我们和欧美的投资力度有非常大差距。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值得更深入了解、投资。
而在金融端,与会嘉宾也提出了各自的科技金融解法。
太平金控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潇表示,要从投资的角度做好“五篇大文章”,需要有较深的、紧跟产业龙头进行布局。“金融相当于‘血液’的职能,以一个更好的时间周期在整体已经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链条上,把我们一颗颗的种子在产业链通过金融的资本孵化做大。”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唐华云也从绿色债券、数字债券介绍其如何用金融科技去赋能,用科技去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据悉,中央国债登记结构有限公司主要提供中央债券的登记、结算、发行、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披露等各项业务。
此外,深圳市朗华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朗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欧阳志军认为,把将科技企业和金融更好结合在大湾区发展,需要场景方、科技方、资金方3个角色有效结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他介绍了该公司在生产性服务平台,开放式供应链金融平台的相关探索。
金融助力企业出海,如何深化深港跨境金融协同路径?
在圆桌二对话上,与会嘉宾就“前海金融改革开放:深港跨境金融合作和发展路径”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出海不只是产品的出口,或者帮助别的品牌加工,而是企业要走出国门。”世纪证券监事会主席王婷表示,从品牌运营、销售打造、股权结构的适配度上,需要什么样的平台才能和国际投资者进行同一语境下的合作,是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仅依靠企业自身的科技能力或是产品生产和经营方面的能力已稍显掣肘,金融机构应为企业提供更深度的、“一企一策”的服务。
从银行角度来看,浦发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总经理李菁分享称,对于企业出海,银行正在做产品服务创新的迭代,除存贷汇以外,更加注重通过整合“金融+非金融”资源赋能企业产品和资本走出去,提供场景化、综合化的服务。
而毗邻香港的深圳前海,正利用其规则机制衔接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优势,力争成为企业出海的首选地。
这背后是其以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及在机制规则衔接的努力。例如,FT账户在前海落地后,银行机构能利用前海FT账户体系,联通香港资源为境外企业投放跨境资金支持,同时能够通过FT账户灵活运用两种市场在利率、汇率之间实现最优配置赋能企业高质效出海。
目前,前海已汇聚全国首家港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港资控股公募公司、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等;前海微众银行也在香港设立了科技公司总部。深港两地互设机构便于在金融领域合作。
同时,深圳市前海金融发展局副局长尹志梁在会上透露,“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落地率目前已达9成,促进了深港两地金融服务业的联通。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区域总经理李其乐表示,“金融支持前海30条”公布之后,汇丰积极参与相关业务,今年底深圳分行也将搬进前海参与更多跨境金融的先行先试。
除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力之外,产业端前海也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海港人寿副总经理、总精算师任靖表示,前海作为金融开放对外的示范窗口定位,并且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方面有一定的区位优势。作为机构投资者,会在政府的引领下尽量在科技、新兴产业制造方面做到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做好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工作,提升深港两地的科技能力。
深港澳机构齐聚,大咖热议金融科技机遇
在主题为“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协同:深港澳合作的产业视野”的圆桌三对话中,与会嘉宾共同探讨了深港澳三地金融科技领域加强合作的路径,旨在共议创新协同机制,共同推动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
金融科技对金融行业的赋能作用毋庸置疑。对于金融科技的下一个发展机遇以及潜在挑战何在,多家机构负责人发表了各自观点。
山西证券自营分公司技术总监程彪表示,深港两地之间的金融科技合作已经完成了从“金融为主,科技为辅”到“科技为主,金融为辅”的转变。人工智能的应用从原先的简单估值分析和风险模型,到现在在AI agent方向发展出了合规智能体、风险智能体、股票智能体等。而内地和香港要克服文化、经营、公司规章制度的差异,在金融科技上形成新的合作机制。
永时创投(香港)创始合伙人伍尚楷表示,随着内地和香港双向互联互通的加速,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相较香港,内地在软件开发方面具有工程师资源丰富、迭代速度快等优势。他提及,永时创投的投资组合中的有一家保险软件公司,该公司凭借内地的研发中心,在9个月内就拿到了香港一流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订单。“另外,数字货币钱包对20岁以下的人口渗透率非常高,再过几十年,这一习惯可能会成为社会的普遍趋势。”
华夏基金(香港)数字资产管理主管朱皓康提到,华夏基金(香港)参与了香港金管局指导下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数码港元以及港元稳定币三个沙盒项目。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交易、结算、清算、资金流转等方面具有成本和效率优势。华夏基金(香港)在香港证监会的指导下,正在积极筹备港元货币基金的代币化产品。
GSMA大中华区生态合作总经理林立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的机遇。其中供给端是技术融合,如5G和AI的融合;需求端方面,大湾区企业和个人对于金融科技的需求日益旺盛,且需求上具有大规模、高质量、个性化的特点。其中,数据安全、标准统一问题成为了挑战。GSMA正在着力于推动统一的API接口以解决跨境运营商的互联互通问题。
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范家文表示,深港澳三地的发展定位有所不同,三地各具特点的发展恰为澳门提供了参考。“数字资产是内地、香港、澳门都在关注的领域,在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应用场景,以及产品联动创新上,深港澳三地应该共同探讨。”范家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