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和领克合并,吉利迈向整合的最大一步

2024年11月15日 16:5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势在必行。”

“将极氪、领克两个品牌进行合并,势在必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吉利汽车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强调。

11月14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将把持有领克的 30% 股份出售给极氪,交易价格为 54 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完成。紧接着,吉利控股宣布,将旗下持有领克的20%股份转让给极氪,交易金额36亿元,并让极氪通过增资的方式最终实现持有领克 51% 股份。

完成后,领克的股权结构将变为宁波吉利持49%、极氪持51%。此举将使领克成为极氪及本公司的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其财务业绩将合并入两家公司的综合财务报表。

与此同时,吉利控股还发布公告,向吉利汽车集团转让极氪11.3%股份,对价8.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亿元)。交易完成后,吉利汽车对极氪的持股比例将增至约62.8%。

之所以要把吉利控股的股份收购过来,桂生悦解释道,是因为母公司作为两家公司股东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同时,“吉利汽车和沃尔沃的合作也要做战略性调整。沃尔沃作为领克的股东,也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沃尔沃和领克毫无关系了。“在领克的股东层面,沃尔沃是退出了,领克在海外的发展,特别是在欧洲的发展,沃尔沃依然会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实际上,自去年以来,领克在欧洲的销售已经开始跟沃尔沃进行了充分合作。”吉利汽车集团CEO、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淦家阅补充道。

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通过此次战略调整,吉利控股内部的股权和管理架构更加清晰。未来,吉利控股作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的大股东,将继续坚定落实《台州宣言》,进一步加强内部协同,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与高效融合。由此,吉利控股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将得到持续优化。

17年前,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宁波宣言》,开始战略扩张之路。从收购沃尔沃开始,吉利控股先后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内部孵化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即使在公司工作多年,也难以理清各个品牌的股权脉络关系。”一位极氪员工称。

而将旗下两颗最亮眼的双子星进行合并之后,各层的股权架构也变得简单多了——吉利控股集团是吉利汽车集团最大的控股股东、吉利汽车集团是极氪最大股东,而极氪又是领克的最大股东。

但为什么是现在进行战略合并?

“因为现在是最佳时机,不管是对领克还是对极氪来说都非常合适。”桂生悦表示。

一方面是领克欧洲业务出现亏损,当前领克的估值被严重低估,“现在这个估值,我相信会是历史上的低点”。在桂生悦看来,目前领克欧洲业务已经开始转型,其国内业务也在向好发展,“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另一方面,极氪发展的势头是有目共睹的。“吉利汽车集团相信极氪有巨大的增值空间。集团收购极氪的股份,在目前极氪的股价走势下,对吉利汽车的小股东来说是个合适的安排。”

这次合作涉及3家上市公司,桂生悦表示,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协调,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共识、发出公告,“过程非常不容易”。

外界有观点认为,吉利控股集团通过领克、极氪合并这一举措,是为了“交易套现”。但桂生悦说,这次交易是吉利汽车主导的,目的是在战略上进行战略整合,同时吉利汽车所有的股东都可能因为“这次交易而获得巨大的获利”,但对吉利控股集团来说,套现却是被动的。“吉利控股会将出售极氪股份所获得的现金,作为债务融资提供极氪方面以完成和领克的整合。”

和吉利此前经常采用的“现金+股份”收购不同的是,此次收购全部采用现金。“我对吉利汽车集团充满信心,不愿意小股东在目前的股价情况下得到稀释。集团良好的现金情况也能支撑这么做。”桂生悦解释道。

近1个半小时的吉利三季度财报电话会,有将近80%的内容都是在讨论领克、极氪合并之后这一举措。二级市场也给予了不小的反应。领克被整合进极氪的消息从 13 日晚开始流传,截止14日收盘,极氪美股股价跳涨 12%。

市场看好极氪、领克合并的反应不是没有原因。

领克品牌成立于2016年,次年8月,沃尔沃入股领克 30% 股份,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分别持股 50% 和 20%。极氪本是领克汽车的纯电事业部,2021 年从领克汽车独立,由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出资设立。

极氪单独成立后,和 “兄弟” 公司在资金、技术等多方面都进行了共享,比如共享吉利的纯电平台 SEA 浩瀚架构、在吉利工厂造车以避免前期高昂的固定生产成本。管理方面,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任极氪董事长,集团总裁安聪慧任 CEO。

产品上,两个品牌的产品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极氪首款产品 001 的产品设计和平台架构,沿袭了自领克品牌的概念车 Zero concept。独立发展后,两个品牌部分车型使用了近似的设计语言。例如,2022 款领克 03 的前脸和极氪 001 就较为相似,两款车的引擎盖两侧均配有狭长的日行灯,并在前部采用贯穿式格栅。

极氪的团队里也有领克的影子。现任极氪副总裁杨大成曾是领克研究院院长,2014 年加入吉利后,主导了领克 02、03、05 等车型的研发,并参与了领克 01 国际版及与 Waymo 合作的 Robotaxi 项目。2021 年,杨大成加入极氪,负责推动品牌发展。

这两个新兴品牌至今仍关系密切。据极氪招股书,其部分售后服务如钣金和喷漆,也是通过领克服务中心提供。2023 年,极氪与浙江吉利成都分公司、四川领克签署框架协议,极氪负责直接物料供应商的选择、定价、商务谈判、供应商质量管理等事项,吉利和领克的成都工厂负责发出采购订单,并对生产制造负责。

“两个品牌虽然有不同的定位,但是售价有交叉之处。如果不整合,会不断出现你影响我、我影响你的局面。这种局面对处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吉利集团都是不利的。”桂生悦解释道。

而整合的好处又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消除同业竞争,让两个品牌的定位、销售渠道都能互相补充,同时也能助力产品组合提升。

“协同后,研发投入能至少降低10%-20%;通过供应链、规模化效应,能把BOM成本降低5%-8%是没问题的。”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补充道。

至于接下来怎么整合,安聪慧也向外界分享了主要思路。

首先在产品层面,依然保持领克、极氪双品牌战略,双方在市场上相对独立。极氪主要朝向豪华品牌,领克则负责高端品牌,主要覆盖中高端市场。

其次在产品规划上,“一定会避免双方在产品上的冲突”。而具体的策略则主要是从车型大小、能源方式上进行梳理。车型上,极氪销售中大型车,领克主打中小型车;能源形式上,领克聚焦小型车的纯电,中型车上聚焦混动;极氪在中型车上则聚焦纯电,大型车上聚焦混动。

而在技术上,则是“要进行最大化的协同”。从三电架构到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要最大程度上减少架构、走向统一。座舱硬件、底软、中间件上,双方保持一致;应用层,领克保留魅族OS车机系统,极氪保留极氪OS系统。安聪慧表示,这一举措并不能在短时间内达成,需要至少“通过2-3年的时间进行聚焦”。

以前,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热衷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质标的,多品牌并行发展推动全球扩张。如今在新能源转型推动的格局重塑中,这位善于投资收购的企业家转向务实,开始走向战略整合。

今年9月,吉利控股发布《台州宣言》,开始步入稳中求进的战略转型新阶段。“《台州宣言》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聚焦吉利汽车,这是宣言的核心。”桂生悦称。

9月,几何并入银河;10月,吉利收购宁波乘用车;11月,极氪、领克合并。至于接下来是否还会有类似的交易项目,安聪慧表示,“公司没有考虑其他的潜在交易或兼并收购项目,提升估值和解决估值流动性的核心是向市场提供更好的业绩。”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做出决策需自甘风险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