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连日来,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领域迎来多起重磅交易。
14日晚间,默沙东宣布已协议获得礼新医药新型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LM-299的全球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独家许可。根据协议条款,礼新医药将获得5.88亿美元的首付款及最高2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该交易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
就在默沙东“牵手”礼新医药的前一天,普米斯宣布BioNTech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其100%已发行股本,同时在普米斯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BioNTech将额外支付最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事实上,2023年11月,普米斯与BioNTech已就普米斯自主研发的抗PD-L1/VEGF双特异性抗体(PM8002/BNT327)达成全球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此次股权收购意味着BioNTech将拥有PM8002/BNT327完整的全球范围权益。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随着康方生物的依沃西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一线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III期单药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帕博利珠单抗的药物。全球已掀起新一轮PD-(L)1/VEGF投融资热潮,BD(商务拓展)交易伺机而发。”
“未来五年,跨国药企将面临专利悬崖的挑战,亟需在专利保护期内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及技术壁垒,从而开启了全球范围内的并购热潮。这也反映了中国本土创新的速度和临床价值的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该分析师补充,“PD-1赛道的市场竞争仍然激烈,默沙东也在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
为何押注PD-(L)1/VEGF?
国联证券研报指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 单抗开启癌症治疗新时代,因其泛癌种属性推动了多个大单品的诞生,包括默沙东的K药(帕博利珠单抗)和百时美施贵宝的O药(纳武利尤单抗)。但该类药物面临着低响应率、安全性和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
为突破单一免疫疗法的局限性,中国药企在全球掀起了以PD-(L)1为骨架的双靶“二代免疫治疗”药物开发热潮。其中,PD-(L)1(细胞程序性死亡因子)与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成的双抗药物可通过两个臂的协同作用实现增效减毒。
此次默沙东与礼新医药的交易标的LM-299,即是一种在研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该创新治疗手段设计用于阻断免疫检查点PD-1/PD-L1以及VEGF/VEGFR两个信号通路,从而实现基于“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的协同抗肿瘤机制。
今年5月底,康方生物依沃西在2024 WCLC 上披露期中分析结果,头对头击败K药,再次将PD-(L)1/VEGF推上风口。结果显示,意向治疗人群(ITT)中,依沃西组相较于帕博利珠组显著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风险比(HR)显著优于预期。
“依沃西在安全性良好条件下,既能够克服毒性又能把疗效发挥出来。尤其在鳞癌的适应症上,依沃西更能有较好的表现,可以填补目前临床不足。”彼时,康方生物创始人、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夏瑜在解读会议上指出,“此次的头对头临床研究可以证明依沃西市场潜力较大,也将加速康方生物依沃西在更多适应症方面的拓展。”
“除了实体瘤适应症,以依沃西和PM8002 为代表的PD-(L)1/VEGF双靶药物在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多项临床研究中同样展现了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具备替代K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基石产品的潜质。”国联证券研报也预期,“未来通过探索与ADC或其他新型抗癌药物的联用,PD-(L)1/VEGF药物有望拓展更广阔的临床价值和市场前景,开启肿瘤免疫治疗的2.0时代。”
PD-(L)1/VEGF 药物在治疗恶性实体瘤方面所展现出的市场前景,点燃了相关赛道的合作交易热情。今年8月,宜明昂科也将旗下PD-L1/VEGFR抗体融合蛋白IMM2510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以5000万美元首付和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授予Instil Bio。
此外,国内尚有多家药企布局PD-(L)1/VEGF,包括三生制药、荣昌生物、神州细胞、君实生物、宜明昂科等。最终谁将率先跑出,尚待观察。
多次出手为哪般?
针对此次默沙东“牵手”礼新医药,默沙东实验室总裁李耀廸博士表示,“我们持续寻找机会,扩大并丰富我们的肿瘤在研管线,覆盖差异化机制和多种疗法。该协议扩充了默沙东日益壮大的肿瘤管线,我们期待快速严谨地推进LM-299的开发,满足患者需求。”
事实上,近两年来默沙东已多次出手扩大版图。2023年10月,为了巩固ADC管线,默沙东宣布以220亿美元收购第一三共的HER3-DXd、I-DXd、R-DXd三款ADC药物权益。公告称,双方就三个候选ADC药物达成了全球开发和商业化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和潜在商业化上述候选ADC疗法。
该笔交易是继2019年阿斯利康以69亿美元的总价拿下第一三共的ADC药物DS-8201后,再度创下的ADC交易记录;也是默沙东多次引入中国药企科伦博泰ADC药物,交易总金额超百亿美元后的又一大手笔布局。
今年4月,默沙东以高达2.08亿美元的潜在对价收购ADC新锐Abceutics;5月,默沙东再次斥资30亿美元收购EyeBio的所有流通股。该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Restoret(EYE103)是一种在研的、潜在的同类首创(first-in-class)的四价三特异性抗体,可以同时与受体LRP5和FZD4结合,激活Wnt信号通路。据悉,Wnt信号通路在恢复和维持血视网膜屏障(blood retina barrier,BRB)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
频频出手的背后,是默沙东必须要面对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K药的表现依旧亮眼,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4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占总营收44.59%,但一方面,PD-1赛道的市场竞争仍然激烈,另一方面,K药的部分关键专利将在2028年到期,生物类似药的涌入和国产PD-1的“出海”都将蚕食K药的市场份额。
据公开资料,默沙东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obert Davis在今年1月召开的JPM大会上表示,“我们将Keytruda的情况视为一座山,而不是悬崖。默沙东将非常专注于如何让(这座)山尽可能小地倾斜,尽可能快地恢复增长,并且已经做好了长期持续增长的准备。”
事实上,这也给本土创新药企带来一定的市场机遇。专注开发ADC和肿瘤免疫学新型生物疗法的礼新医药成立于2019年9月,成立仅4年时间,礼新医药已经连续将3款产品授权给跨国药企。其中,礼新医药将ADC药物LM-302授权给美国Turning Point,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此外礼新医药与阿斯利康就GPRC5D靶向ADC药物LM-305达成协议,总金额6亿美元。
“跨国药企通过收购与合作获取新技术与产品,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VentureBlick(万创普利)的创始人兼CEO李希烈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过去,跨国企业采取这种策略主要是为了消灭竞争对手,通过收购来打击他们。但现在,跨国药企真正寻求的是创新。”
这为尚处于“资本寒冬”下的本土创新药企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但也意味着旗下创新管线必须经得起考验。哪些项目后续会备受巨头青睐?
“一方面,国内药物研发赛道过于拥挤,资金更多地投向肿瘤等热门领域。但实际上,中国拥有庞大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群,需求方和支付群体庞大,药企不应忽视这一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在跨国药企的成长过程中,必定伴随着并购或技术引进等合作,但国内药企在这方面相对缺乏。因此,国内药企应该在早期阶段向国际市场开放投资和临床案例,以带来更多的技术融合,而不仅仅是试图在之后将其出售。”李希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