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突然!毫无征兆关门!有人剩近10万元未消费

2024年11月23日 17:01   21综合

据《信息时报》报道,11月16日,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消息称,知名健身机构力美健亚运城店突然闭店,门店健身器材正被搬离出售。

当天,记者来到涉事门店时发现大门紧闭,门口张贴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询问通知书和物业发布的门店经营风险告知函。

在门口,许多学员客户正在现场登记退款数额等会员信息,未见门店员工及负责人。

11月22日,记者向广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经济侦查大队了解到,目前,属地派出所已介入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下一步或将移交至经侦大队。

双十一还在做优惠活动

据悉,力美健亚运城店于2018年开业,属于加盟店。记者了解到,有学员缴纳了上万元的健身课程费用,但课程还未完成。部分学员的会员卡处于未激活的状态,一些会员卡有效期至2030年。

目前已登记退款数额会员中,有30位学员未消费金额达1万元以上。其中,有学员未消费金额最高近10万元,总金额达1223407元。

现场,许多学员表示,自己刚来到健身房才得知此消息,此前并没有任何事先的通知。据了解,双十一期间,涉事门店推出了198元三个月的优惠季卡以及一系列优惠团购套餐。

该门店教练高文(化名)表示,他也是突然被告知门店倒闭。“11月13日,老板突然解散了工作群。我那天来上班时,发现门店的健身器材正在被搬走,门口聚集了很多人。”高文说,门店教练部与后勤部的所欠薪资加起来约有20多万元,一些同事在走劳动仲裁的程序。

此外,据亚运城广场物业管理处发布的公告显示,广州市力美健亚运村健身有限公司在房屋租赁期间存在欠缴租金、管理费、能耗费等违约行为,欠缴时间已超3个月。

门店回应:健身房闭店是物业方做出的处理

记者致电力美健亚运城门店,负责人黄女士回应称,目前力美健亚运城店已经和新的品牌方达成一致,签订转让协议。但物业不肯让步,要求门店如果要转让经营权,需先补交三个月的欠缴租金和违约金超23万元。

而对于健身器材正被搬离出售情况,门店相关负责人则回应称,新入驻的品牌方在淘汰老旧设备。黄女士还表示,健身房闭店是物业方做出的处理,新品牌方仍在与物业方沟通接洽。力美健亚运城店一直在积极处理相关问题,将妥善处理和安排会员后续的健身服务。

多次被曝“跑路”

据《广州日报》报道,力美健门店被曝“跑路”已经不是第一次。今年4月,广州力美健中山八店也被曝倒闭。

有媒体前往现场报道,门店前台表示,目前店面已不提供私教等服务,顾客只能在店面自行运动。商场物业则表示,广州力美健中山八店倒闭原因是店铺无法支付租金并产生了高昂的滞纳金:“(力美健有)280万到100万的滞纳金。”

此外,在一篇标了“维权”标签的帖子里,有网友爆料力美健天河区天娱广场店也倒闭了。该网友表示,自己的会员卡还剩一年,而老板已经跑路了。

据《南方都市报》去年报道,2023年7月,力美健花城店就突然宣布倒闭,有学员登记未消费金额接近10万元。针对普卡会员、私教会员、教练等问题,力美健花城店负责人则提出了升级会员卡、补偿健身时长、分期结算工资等计划,而记者采访到的学员则均希望退款。彼时,企业方表示,力美健花城店欠了物业100多万元。

2023年5月,力美健亦曾因发布违法广告被罚款,被深圳市消委会点名。

公众号曾发文声讨健身会所闭店跑路问题

力美健健身俱乐部官网显示,俱乐部成立于2001年。截至2018年,力美健分别在广州、佛山、东莞、深圳、重庆、天津成立逾50家健身会所,会所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拥有近30万健身会员和超2000人的员工数量。某消费平台上显示,目前,广州地区有12家力美健门店仍在营业。

2018年,力美健公众号曾发文声讨健身会所闭店跑路问题,在标题为“我们警告健身黑店”的文章里,力美健表示自己“将联合行业标杆,坚决规避业内不文明、不专业现象,树立行业标准,为建立一个良性、积极、健康的市场氛围付出200%的努力。”

预付消费如何不踩“闭店”雷?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对预付式消费责任主体、合同解释、赔偿损失责任等问题作出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收取预付款后,终止经营,既不按照约定兑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又恶意逃避消费者申请退款,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同时,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也对预付式消费设置了专门条款,明确规定经营者以预付费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务时,必须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如果经营者需要迁址,必须提前30天告知消费者。

图源:21财料

中消协建议,消费者在消费前,要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预付式消费务必签署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并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并向当地消协组织或相关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还应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来源 | 信息时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人民网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