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雄(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联合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简称《扬帆升级方案》)。这是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九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简称《扬帆计划》)的升级版。之所以现在出台《扬帆升级方案》,主要在于通过《扬帆计划》,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基础网络,我国5G应用发展正处于由技术驱动转向价值牵引、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牵引的时期,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是推动5G应用实现量的规模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2024年9月底,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42.8%。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也已超过2万个,覆盖工业、港口、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5G应用已广泛融入67个国民经济大类,已形成涵盖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环节较为完整的5G产业链,产业基础实力持续增强。新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涌现,如5G+智慧海洋、5G+政务服务等。
我国不仅实现了5G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主导了全球统一的国际标准。我国提交5G标准文稿6万余篇,牵头研究项目占比40%,均居全球首位;授权发明专利1.4万件,PCT国际专利超1万件,11项获中国专利奖;5G专利全球占比42%,居全球首位;持续引领5G增强技术标准演进,5G-A国际标准中牵头项目数及标准提案数占比超过30%。我国提交的5G技术方案被国际电信联盟认可,中国的5G标准成为全球布局和普及5G技术的关键,其他国家和企业无法绕过中国的标准和专利。
不过,5G在应用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克服。我国无论是3G还是4G,颁发的牌照都比国外晚了5~10年,国外各类应用成熟之后才在国内普及。而目前我国成为全球首批开通5G服务的国家之一,缺少可借鉴和移植的已有成熟模式,因此必须自主引领和培育5G产业新生态。
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5G应用呈现“二八分布”,主要应用在垂直行业。面对各行各业千差万别的信息化需求,5G新模式、新业态无先例可循,不是3G、4G发展的简单延续,是一种从无到有的探索。目前5G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刚需场景较少。虽然5G已在移动巡检、机器视觉、智能物流、远程诊疗等细分领域逐步走向成熟,但还没有涉及行业核心业务,大部分场景中5G并非刚性需求。此外,5G的应用开发需要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如网络切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开发难度较大,这使得一些企业和开发者在面对5G应用开发时望而却步,导致5G应用的数量和种类相对较少。
当前,5G的发展如同两个城市之间在原有的高速公路之外,又修通了一条铁路,铁路运输的盈利模式和应用场景与高速公路完全不同,铁路需要有城市公交的配合,而且不能各自开着各自的车上路,必须出现大运量远距离的货物运输需求,才能体现铁路优势。因此,5G的应用推广繁荣,需要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否则将难以形成商业闭环和促进投资正向循环。
5G的推广应用或者关键新场景的出现,必然要与人工智能结合。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与5G的结合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与智能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优化以及质量检测等。5G的低时延、高可靠特性与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数据分析能力相结合,可支持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应用。人工智能与5G的融合还将催生出更多新颖的消费级应用,如5G云游戏、5G+VR/AR等。
寻找5G的关键应用场景,不能仅仅局限于通信行业发力,而需要大力推广人工智能应用。结合人工智能无限的潜在应用场景,将会不断激发对5G的需求,重量级应用场景的出现也指日可待。当前,我国在鼓励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方面已经出台许多政策,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潜在的安全问题,许多部门出于规避风险考虑,执行政策中实际上限制了人工智能的应用,这也会阻碍5G应用场景的推广。因此,下一步《扬帆升级方案》实施过程中,要加大政策一致性审查力度,对于一些可能阻碍限制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要审慎出台。如此,我国才能更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将5G的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