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我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进入第5个年头。随着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主动加入到培育建设行列中来,通过聚集全球优质消费品牌、提升服务消费品质、推动消费融合创新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的消费业影响力,并结合地方消费业实际情况提出了方式各异的实施路线图,昆明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日前,《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发布,提出加快将昆明建设成为规模大、能级高、品质优、市场聚集力影响力显著、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这一独特定位代表了未来一个时期昆明市在城市消费方面的发展方向。近期,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观察到,昆明正在努力改变城市消费形象,交通、消费供给、消费服务等方面都在升级,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果 昆明报道
11月末,北国冰封,昆明气候仍然如春,且自有它独特的生活节奏。街头随处可见三三两两手捧鲜花的游客,喂完海埂大坝的海鸥,又去翠湖边的咖啡馆,再转进旁边的普洱茶店,最后在一家排长队的小锅米线店停下脚步。
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慢生活、时尚潮流、民族特色的结合体,使得昆明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体验地。在网络平台,昆明被又称为颇具“边塞布尔乔亚风格”的城市,这是源自时尚界的“简约、优雅、低调”风格。
随着《昆明市培育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发布,昆明又被赋予了“国际化”的定位。分析人士指出,这表明昆明对自身的发展有更清晰认识,“区域性”代表了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昆明消费竞争力的客观评判,而“国际”则是昆明基于自身发展优势的大胆谋划。机遇的到来也伴随着挑战,昆明下一步如何走,至关重要。
力推消费业升级
过去一段时期,随着云南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各市州文旅消费快速崛起,昆明从旅游目的地转为了旅游“中转地”。支持者以数据佐证:昆明2009年国内游客总量占云南省的比重为25.3%,2019年下降到23.1%,同期普洱、临沧和昭通则分别增长了2.6%、1.8%和1.5%;昆明旅游业总收入占云南省的比重也从2010年的28.77%下降至24.77%。
不过,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中,无论官方或业内人士均持有不同观点。昆明对外的交通环境还在持续改善,枢纽经济有望撬动新的客源市场。以成都到昆明的高铁为例,目前需6小时左右,而2027年新的高铁线路通车后将缩短至3小时。“昆明未来有能力成为成都消费者周末游的主要目的地。”昆明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永林表示,“昆明的气候、美食乃至自然资源都对成都消费者有较强的吸引力”。此外,昆明的消费环境也在升级,以《方案》为例,其中提出了“做强特色餐饮消费”“创新融合消费场景”等措施“擦亮特色消费城市名片”。
深圳市天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李婧雯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云南有众多富有特色的消费目的地城市,昆明因交通枢纽功能而成为全省的文旅消费中转地,这并非弊端。“无论消费者在昆明停留一天还是两天,关键的问题在于人均消费金额。”李婧雯说,“而这有赖于昆明能提供多少真正有吸引力的消费产品,比如现在去昆明的知名夜生活街区,除了吃小吃,其他的夜间消费产品和场景的打造仍不足,导致看起来一条街区人气旺,但实际并没有产生太多消费行为。”
云南省国际贸易学会消费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保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昆明应该继续推进南屏街商圈的城市更新以及能级提升,引进南亚、东南亚特色元素,打造具有“国际范”的都市旅游品牌,向全球推广“昆明设计”消费品,并提升昆明本土品牌影响力。
李婧雯认为,未来昆明各类消费产品之间的联动性需提升。比如,昆明特色的民宿和营地集中在滇池附近,而在市区主要的夜生活聚集地还很少。昆明商旅体载体还需要打造,目前昆明周边还没有能承接大型演唱会的体育场馆,而其他城市的经验表明,演唱会经济能有效提升人均消费金额。此外,昆明消费产业发展的生态链需要加强。“昆明有很多具备发展潜力的消费企业,应该鼓励专业机构与地方政府一起打造生态化、体系化、产业链化的投资基金,推动云品出滇。”
昆明今年通过一系列举措表明,当地政府在谋划推动消费产业升级发展,“季节消费”即为其中一个措施。
《方案》提出,推广季节消费。围绕“夏日避暑”“暖冬观鸥”等昆明独有气候和景观特点,打造“四季昆明 约惠春城”消费品牌。以“暖冬观鸥”为例,昆明首先用了数年时间,将观鸥变成城市名片,今年又将这张名片升级成了一项促消费活动,昆明文旅精选了26个观鸥点位、制作了观鸥地图,昆明交通开通4条观鸥免费公交专线,昆明市商务局发放“观鸥消费券”,并组织各类主题鲜明的市集展销活动。
国际消费将是下一个风口
与其他城市提出的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案相比,昆明《方案》的重要定位是“辐射南亚东南亚”,且明确2025年的入境游客接待量要突破182.3万人次。但根据《2023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当年昆明的入境游客仅为40.23万人次。
未来,如何让更多境外消费者来昆明?
《方案》关于“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的第一条,即“增强消费触达便利”。其中包括加快建设国际铁路枢纽,建成以“铁路干线+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为主的铁路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中老、中老泰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构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
数据显示,自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截至今年9月25日,磨憨边检站共计查验国际旅客列车1260余列次,保障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28.2万余名出入境旅客顺畅通关。其中,验放外国籍旅客4.4万余人次,占比约16%。在验放的外国籍旅客中,出入境人数位居前五的外国籍旅客分别来自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法国和新加坡,出入境事由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观光旅游、探亲访友、会议商务。
保蕊认为,区位因素是昆明未来吸引国际消费者的关键,“2022年起,昆明市正式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边境小镇磨憨,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国内消费者与国外消费者的关注点并不相同。2019年,昆明理工大学一篇论文分析了泰国游客对于昆明消费的偏好程度,结果显示,昆明拥有泰国没有的雪山、石林,这些自然生态景观对泰国人有着较强的吸引力。“泰国游客在旅游产品选择上倾向于选择区别于泰国的稀缺资源,这些旅游产品中一些在中国被视为普通产品,但是对以泰国游客为代表的国际旅游者却非常具有吸引力。”该论文称。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胡路则建议,发展咖啡产业来链接境内外消费者。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昆明的很多消费品为区域属性,国际影响力不够。“无论从全球范围还是东南亚看,咖啡的影响力都是巨大的,云南是中国咖啡豆主产区,周边的泰国、老挝、越南国家不仅种植咖啡,也有悠久的咖啡消费文化。未来可以在昆明构建咖啡消费的IP,让境内外消费者能在昆明看到从咖啡豆种植、采摘、加工到烘焙、研磨,再到萃取、购买的全产业链的消费载体。”
“国际消费是下一个风口,昆明需要做的是提前谋划。”李永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