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坪 深圳报道
时隔17个月后,科创板再度受理未盈利企业的IPO申请。
11月29日晚间,上交所官网显示,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安奕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这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也是科创板今年以来第四家IPO企业。
招股书显示,西安奕材是中国大陆最大的12英寸硅片厂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产能全球占比为 7%,2023年月均出货量全球占比4%。
硅片是芯片制造的“地基”,根据SEMI统计,12英寸硅片是目前业界最主流规格的硅片,贡献了2023年全球所有规格硅片出货面积的70%以上。
西安奕材的产品广泛应用NANDFlash/DRAM/Nor Flash 等存储芯片、CPU/GPU/手机 SOC/嵌入式 MCU 等逻辑芯片、电源管理、显示驱动、CIS 等多个品类芯片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 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汽车等终端产品。
此次 IPO,西安奕材拟募资规模为49亿元。保荐机构是中信证券,会计师事务所为毕马威华振。
预计2026年或2027年盈利
此次科创板 IPO,西安奕材选择的是科创板第四条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30 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 3 亿元”。
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 1-9 月,西安奕材营业收入分别为2.08 亿元、10.55 亿元、 14.74 亿元和14.34 亿元,净利润为-5.21 亿元、-5.33 亿元、-6.83 亿元和-5.89 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48 亿元、-4.16 亿元、-6.92 亿元和-6.06 亿元。
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7.79 亿元和-4.68 亿元,存在未弥补亏损。
对于公司尚未盈利的原因,西安奕材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12英寸硅片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单位产能投资强度大,仅次于晶圆厂;二是产能爬坡带来的阶段性产销量不足导致生产成本高以及针对核心技术和产品工艺的前期刚性研发投入影响公司短 期盈利能力;三是12 英寸硅片下游行业集中度高,行业认证条件更苛刻、产品要求更高端,叠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公司对全球战略级客户提升收入规模,尤其是高端产品放量所需的周期更长,进一 步增加盈利难度。
公司管理层根据产能建设及投放、技术研发、客 户验证和销售计划,预计西安奕材2026年或2027年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分产品来看,西安奕材12 英寸硅片根据用途可分为正片和测试片,正片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抛光片和外延片。
其中,测试片方面,公司已经为全球晶圆厂的主力供应商之一,量产供应国内几乎所有晶圆厂商,2023年测试片营业收入为7.2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接近 50%,其中,高端测试片营业收入为3.08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21.13%。
抛光片是公司第二大产品,2023 年营收6.47 亿元,占比44.32%,其抛光片主要用于 DRAM、NAND Flash 等存储芯片制造,为国内主流存储 IDM 厂商的全球硅片供应商中采购占 比第一或第二大的战略级供应商,美光科技和日本铠侠等全球战略级客户先进制程存储芯片所用抛光片已开始批量供货,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等全球战略级存储芯片客户正在验证导入。
报告期内,西安奕材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亿元,2021 年至 2023 年及 2024 年1-9 月,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03 亿元、1.46 亿元、1.71 亿元和1.85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9.41%、13.84%、11.63%和12.88%。
此次 IPO,西安奕材拟募资49 亿元,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该项目将有效扩充公司12英寸硅片产能规模,设计产能为50万片/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未盈利企业IPO审核重启
未盈利企业上市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2023年6月20日智翔金泰(688443.SH)上市后,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未盈利企业,IPO审核进程接近暂停,期间大量公司撤回申请或批文失效。
在西安奕材之前,科创板受理的最后一批以标准四申报的未盈利企业有长光辰芯、华羿微电,受理日期均为2023年6月30日。目前,华羿微电已经撤回申请,长光辰芯在2023年7月27日接受首轮问询后审核“卡壳”,目前因财报更新中止审核。
业内人士表示,西安奕材IPO申报获受理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支持新质生产力,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的制度包容性。
今年4月,新“国九条”出台,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纷纷修订上市审核规则,政策环境逐渐明朗。
作为新“国九条”的配套措施,《中国证监会关于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与《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八条”)都将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作为重要的举措,为具有典型新质生产力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发行上市提供了更为包容和支持的政策环境。
“科八条”强调,要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今年7月,21 世纪经济报道刊发的《科创板制度包容性改革突破, 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迎希望曙光》一文也明确指出,“科八条”重申“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或预示着未盈利企业IPO审核将很快重启。
目前这一结论已得到验证。
事实上,从过往经验来看,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经营情况整体良好。Wind数据显示,自2020年1月,泽璟制药作为A股首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后,截至目前,已有55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市值合计1.05万亿元,其中20家采用的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根据最新的2023年财报,54家企业中有14家公司净利润为正值,49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过亿元,其中19家企业营业总收入超过10亿元。
近年来,不少企业已经陆续摘掉代表“U”的亏损标志,其中,国内晶圆代工龙头、首家两地上市红筹企业中芯国际为科创板首家摘“U”企业,公司通过A股IPO募集资金净额达到525亿元,资本助力下产能扩充带动业绩增长,于2020年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