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崔嘉豪 北京报道
数字平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平台经济事关扩内需、稳就业、惠民生,事关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再次强调了数字平台的重要作用。数字平台发挥何种作用,呈现哪些新特征,又将发挥哪些优势?
11月30日,以“数字平台变革的新特征与新趋势”为主题的首届“数字经济思想汇”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翔发布了由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合作撰写的《数字平台变革:新特征与新趋势》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平台监管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平台经济已经发生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自治、从自成体系到互联互通和从自我发展到生态共赢的三大变革。
互联互通的转变已有实际推进,《报告》指出,各个数字平台在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趋势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认识到数据共享的价值,在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其他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
平台监管取得阶段性成效 治理体系呈现多元化和协同化
2021年以来,我国平台经济治理逐步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在监管理念、监管体系与监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完善,数字平台竞争、创新与发展的制度环境显著优化。
徐翔表示:总体来看,我国平台监管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治理基础。
2024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有关工作,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统筹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平台经济的战略定位和政策支持达到了新的高度。
平台监管取得了哪些成效?具体来看:
一、监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进入常态化监管阶段后,我国在数字平台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果,平台经济监管制度已较为健全。首先,一系列专门针对数字平台的法律陆续出台或修订,相关部门也制定了配套的制度和指南。
此外,我国平台监管治理体系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和协同化特征,更加适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首先,跨部门协同监管成为常态,各部门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协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有效避免了监管空白和重复监管。其次,监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各部门积极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数字技术,以适应数字时代的监管新要求。当前的我国平台监管治理体系已经能够做到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打击不正当竞争,引导平台企业责任落实与自律发展。
二、用户隐私保护显著提升
在数据隐私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且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的大背景之下,数字平台的隐私政策向着更为规范、更加透明的方向发展。数字平台的隐私政策内容更加详细、具体,明确告知用户平台收集了哪些个人信息、收集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使用这些信息以及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等。同时,隐私政策的展示方式也更加醒目、易于理解,方便用户阅读和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隐私保护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数字平台加大了在用户隐私保护技术方面的投入,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例如,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身份验证和授权技术以及数据脱敏技术。
三、平台创新发展环境优化
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官方文件的指导下,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为平台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一方面,政府鼓励平台企业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有效推动前沿技术的应用创新。另一方面,各类政策积极引导平台企业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平台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数字金融等领域开展创新实践。
数字平台新特征:从孤立到互联
常态化监管的有效推进为我国平台经济治理带来新气象,在持续的变革之中,数字平台的基础属性开始变化。徐翔指出:平台实现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自治、从自成体系到互联互通以及从自我发展到生态共赢的“三大转变”。
转变一: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自治
为了应对不断变革的监管环境,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数字平台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逐渐从粗放发展到精细自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治理规则精细化。为了进一步明确平台运营边界,数字平台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用户群体和交易环节等制定了愈发全面且详细的规则。徐翔举例称,电商平台对于商家的入驻条件、商品信息发布规范、交易流程、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内容平台在内容创作、发布、审核以及传播等环节也有具体的规则,确保平台上的各种行为有章可循。这些规则从各个方面保障了平台上发生的各类活动公平、公正和有序,通过不断细化和完善,使得平台运营有章可循,减少了纠纷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第二,数据管理精细化。在数据安全方面,数字平台建立了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确保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安全。对于用户的隐私数据,平台采取了额外的保护措施,明确了隐私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共享规则,并且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进行处理。同时,平台不断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研发与投入,提高数据管理的安全性。
第三,内容管理精细化。对于平台上的内容,数字平台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筛选。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人工审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等进行审查。
同时,平台还会根据内容的热度、传播范围等因素进行动态监测,对于可能引起不良影响的内容及时采取措施,如限流、下架等,以此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生态,保障用户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例如,微信视频号在2023年一年对超过7万个发布不良内容的账号进行处置,累计下架了超过4.7万条低俗色情视频,关停了1.5万个低俗色情账号,并对超过3200个相关账户进行处置。
转变二:从自成体系到互联互通
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用户对于在不同平台间无缝共享信息、转移内容的诉求越来越高,数字技术尤其是应用程序接口(AP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让不同平台之间的通信与交互更加安全高效。同时,数据标准的统一化趋势也加强了数字平台互联互通的激励,促进了这一转变的广泛出现。
第一,技术层面的对接与协同日益紧密。技术是数字平台互联互通的基础,各数字平台在技术层面的对接与协同日益紧密。首先,在接口技术方面,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开放自己的应用API,通过API接口,不同平台之间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功能的调用等操作,大大提高了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其次,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数字平台之间的协同合作也在不断加强。各平台共同参与技术研发和应用,共享技术成果,提高了整个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
第二,平台在数据层面的互通与共享逐步加强。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数字平台在数据层面的互联互通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认识到数据共享的价值,在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与其他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
例如,淘宝和微信双方通过整合资源,微信将为淘宝提供微信平台上的广告支持和流量导入,帮助淘宝商家扩大消费者基础。此合作还涉及双方在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的深入协作,共同开发新的营销工具和策略,以优化广告效果和提高用户参与度。
此外,一些政府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同商业数字平台的数据合作与共享,为数字化治理能力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三,业务层面的合作与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平台之间的业务合作日益频繁,不同平台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发展。
平台数据资源整合能力强大 转向生态共赢
《报告》还提及平台迈向生态共赢的趋势,即转变三:从自我发展到生态共赢。
“生态共赢是一种为生态系统中各类主体提供基础服务、资源以及运行环境的支撑性架构。数字平台作为资源汇聚者、交易撮合者与生态治理者,逐渐实现了企业、开发者、创作者与用户的生态共赢。”徐翔表示。
第一,数字创新生态涵盖了从基础硬件设施、软件系统、数据资源到应用业务的一系列元素,包括用户、开发者、企业、政府机构等在内的各种参与者,是一个复杂且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数字平台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承载,为数字生态的完整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架构支撑。在硬件层面,数字平台为数字生态提供了计算资源保障与数据存储支持。例如,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建设了多个大型数据中心,为数字生态提供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数据存储支持。
在软件层面,数字平台发挥了连接平台参与者、提供工作空间与创新优势资源的重要作用。 例如,腾讯云和工业富联合力打造了一个高效的工业云平台,工业富联的硬件优势和腾讯云的软件优势强强结合。采用各项数字化转型举措后,富士康节省了三分之二的人员成本,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精密工具开发周期缩短30%以上,直通率达到99.5%。
第二,数字平台向生态共赢的转变还体现在其强大的数据资源整合能力上。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据爆炸式地增长,数字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存储、治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汇聚。数字平台还通过数据开放和共享,促进了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流通和协同。
第三,数字平台是数字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与试验田。首先,数字平台本身是数字技术创新的积极推动者。其次,数字平台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试验田。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数字平台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推动了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再者,数字平台的发展也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协同合作。数字平台汇聚了众多的技术开发者、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他们在数字平台上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创新,共同推动数字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