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会议聚焦“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式现代化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

2024年12月04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胡慧茵

以广州为“窗”,读懂中国。

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全球知名政治家、学者、业界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等重量级嘉宾云集,聚焦“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主题展开讨论。由此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实践路径与生动场景,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时代力量。

“唯有读懂中国的改革,才能读懂中国的过去、现代和未来;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读懂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唯有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项变革,才能了解给世界带来的多项机遇。”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创始会长、学术委员会主席郑必坚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上这样说道。郑必坚表示,中国期待同各国携手,创造有利于发展的环境,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推动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合作是会议重中之重的关键词。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我们永远不应忘记什么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那就是国际合作。

巴基斯坦前总理沙希德·阿巴西表示,中国致力于推进全球在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进步成果的联通,这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巨大机遇。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徐伟新表示,设置这一主题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本届大会在议题设置方面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宣介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二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成就,表明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世界注入活力。三是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是展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优势与发展前景,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的风采。

从2013年开始,“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并于2019年首次落地广州,成为世界了解中国发展战略最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今年是第八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也是第五次在广州召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将改革进行到底”

“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12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会见“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外方嘉宾时表示,我们将把改革进行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一个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高质量发展、谋求世界和平的中国,必定是前景光明的中国。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以看到,每一轮改革都给中国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在郑必坚看来,中国推行改革的重点有三:第一是进一步市场化,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是进一步创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第三是进一步开放,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开始,中国就已经明确了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的方向。中国今天提出‘把改革进行到底’,其背后的逻辑是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来促转型,这既是我们过去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路径,未来开放发展也需要走上这样的道路。”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道。

张建平认为,中国式现代化跟过去西方国家走过的现代化道路是完全不同的,在过去的历史上从未有过;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化还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包容性全球化推动构建开放的世界经济体

百年变局下,世界都在聚焦中国的新作为,探讨中国智慧是如何致力于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论坛上,嘉宾们频频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给世界带来巨大机遇,以及中国在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

沙希德·阿巴西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非常重要的倡议,它能够给我们这些参与方带来非传统性的市场准入,同时它也定义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框架,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得以发展生产力。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为世界提供了许多发展机遇。他指出,中国已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协议,形成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该倡议开启了3000多个重大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的投资,并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更多的项目和更多的就业机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沙拉夫说。

“发展和增长没有终点,各国都希望经济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对发展的标准也在不断上升。”新加坡巡回大使陈庆珠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在发展方面做得很好,同时也坦然承认仍有很多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陈庆珠特别提到中国的创新发展,她表示,很多中国年轻人正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大家都在期待中国的创新可以带领更多国家走向更好的发展道路。

当前,世界都在期待中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国际新秩序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比利时前首相伊夫·莱特姆表示,相互理解与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中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对话与合作机会,凝聚更多团结合作的共识。他指出,当今世界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只能通过全球所有国家通力合作才能应对,因此需要共同行动。而想要紧密合作,各国必须互相了解、彼此信任。

中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非洲为例,据统计,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2821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非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受益者。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表示,中国对全球南方国家进一步敞开大门可以被视为包容性全球化的体现,这促进了一个开放的世界经济体,推进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以创新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恰逢其时,主要是因为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经济厚积薄发,而且中国经济开始转型,由以前的粗放型、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为主和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道采访时说道。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早已抢跑。《广东新质生产力2023发展调研报告》指出,广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布局早、速度快、总量大、体系相对完整,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集群度高。从区域分布看,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都集中在大湾区,尤其是广深佛莞4个万亿GDP城市。这批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就代表着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

姚洋对记者称,“比如你眼前的大疆摄像机,就是一个很好案例。”他表示,大疆在无人机等领域有出色的表现,在短时间内就实现产品的迭代;大湾区还有腾讯、华为等全球领先的企业,大湾区在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根据2023年的创新指数,在全球前100个集群当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蝉联全球第二位。受访专家认为,大湾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张建平称,第一,是在吸引海内外人才集聚方面,大湾区呈现出非常好的势头;第二,在吸引海内外资本、投资集聚方面,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等能够长期支持我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也是在全国领先的;第三,是技术研发投入以及专利标准申请,大湾区走在全国的前列,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