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专栏丨2025年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空间与路径

2024年12月05日 05: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在2024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的开幕致辞中,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指出,明年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取向。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基调将与今年保持一致,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有望继续加大。

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潘功胜在《中国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随后,在9月24日国新办发布会、10月18日的金融街论坛以及二、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多次强调了这一立场。

所谓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其主要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等问题,通过降准、降息、下调存量房贷利率、金融工具创新等方式,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进而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确实明显加大,一揽子增量政策中,降准、降息都采取了顶格力度,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也超出市场预期。政策加码之后,经济已经初现企稳态势,市场信心也得到明显提振。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会在三季度4.6%的基础上明显反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问题不大。

展望2025年,从与2035年翻番目标相衔接、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以及向市场传达积极信号等角度考量,预计增长目标仍将设置为5.0%左右。但考虑到特朗普第二任期对我国外贸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前运转良好的“制造业投资—出口”链条或面临一定风险,实现年度增长目标的挑战更大,这就对政策应对的方向、力度、节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明年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企业和居民综合融资成本。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预示着明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将继续沿着“量—价—结构—风险”四条脉络展开。

从量的角度看,降准仍有空间。截至当前,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相较5%的隐形下限仍有一定空间。降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提升货币乘数并传达宽松意图,在2024年12月再下调一次之后,预计2025年仍有两次大约100个基点的降准。此外,预计央行还将通过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更为精细的方式调节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从价的角度看,降息将择机展开。从外部看,特朗普“对内减税、对外加税”的政策可能推升美国国内通胀,进而影响美国降息的节奏和幅度,并影响人民币汇率,进而对降息形成掣肘;从内部看,2025年初重定价之后,商业银行净息差将会进一步收窄,也会对降息形成掣肘。不过,如果要实现稳增长诉求,预计政策将会更加着眼内部均衡,降息仍有必要性。从节奏来看,需选择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时段,并以下调存款利率作为配合。全年预计政策利率下调30~40个基点。

从结构角度看,定向支持力度将会继续加大。央行将会继续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作用,通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其他结构性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关键领域。

从化险角度看,将继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9月下旬以来,央行优化调整了四项房地产金融政策,从供需两端综合施策,有力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化解和稳步发展。此外还创设了两项新的金融工具,以提振资本市场,阻断风险累积。2025年,预计央行还将通过加大支持力度或优化工具创新等方式,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地方债务、房地产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除了以上四方面工作之外,央行表示还将积极推动货币政策框架改革,继续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这与陆家嘴论坛上的演讲遥相呼应。作为改革的内容之一,央行日前已经对M1统计进行了优化,通过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统计,以实现对货币供应量更为精准的测量,为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

关注我们